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产业链不完善成发展隐忧 中国彩电企业抱团做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 16:27 信息时报

  国产彩电企业急需变“竞争”为“竞合”,通过企业间整合来谋求产业发展

  时报记者 刘莉

  眼下,我国彩电行业的平板化浪潮正在袭来。作为平板电视的代表方向,液晶、等离子两大阵营的产品正在受到包括长虹、康佳、创维、海信、海尔、厦华等国内彩电传统巨头
的青睐和热捧,而以新科、清华同方等为代表的新兴企业也看好这一市场,纷纷试水平板电视。

  但是,在我国彩电行业平板化趋势繁荣发展之际,产业链不完善的现状不得不引人关注和担忧。对此,国产彩电巨头表示要变“竞争”为“竞合”,通过企业间整合来谋求产业发展

  产业链不完善

  应该说,中国彩电业在经历了价格战洗牌、行业整体亏损之后,通过产品的更新换代,迎来了自身发展的第二春。从最初的普通CRT,到背投、液晶、等离子等众多高技术新品纷纷亮相。在这种背景下,平板电视被国内众多彩电企业寄予重望,也成为他们扭亏增盈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在海信、长虹、创维、康佳、海尔等传统强势彩电企业的推动下,我国彩电企业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实际了从普通CRT电视向平板电视的产品转型。而在平板电视这一发展趋势上,特别是值得一提的是海信,其通过大平板电视的推广,既获得稳健的发展,而收获了不菲的利润空间。

  但是就在这些国内众多企业纷纷看好平板电视发展趋势之际,我们稍作停留,冷静地看看国内彩电企业在这一大势所趋的潮流中究竟掌握多少优势。

  我们对整个产业链进行简单剖析。从最上游的供应商来看,目前国内彩电企业所使用的液晶屏、等离子屏,绝大多数都是依靠外资企业所提供。而且他们在这些平板屏的技术水平已经发展到第九代,甚至更超前,而投入量产的屏技术更新也已经到第七代、第八代。但是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能够生产液晶屏的厂家,京东方、上广电等企业的第五代液晶屏才开始量产。

  众所周知,国内企业最大的优势是规模化制造与组装。但在整个价值体系的分配过程中,由于液晶屏占据了产品80%的成本份额,所以国内企业在价值体系链上却是为上游供应商打苦工。

  而在产业链末端——分销渠道竞争中,彩电业的分销渠道已经越来越扁平化、集中化。在这种情况下,国美、苏宁、永乐等全国性家电连锁业态在彩电分销渠道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在与厂家合作中,渠道商家已经充分掌握了话语权。

  出路在于联合做大做强

  面对外资企业在平板电视核心技术上的种种优势,众多的国内彩电企业应该怎么办?

  日前,国内彩电行业九大巨头峰会的召开,就是一项对整个彩业行业今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历史性事件。与以往历次彩电会议不同的是,这次所有企业参会人员几乎都是集团一把手,长虹集团总裁赵勇、创维CEO王殿甫、康佳集团总裁侯松容、上广电总裁顾培柱、厦华董事长郭则理等悉数到场。

  会上,各个老总一致将中国彩电行业的问题归结为技术和市场双不足。其他一切问题均由此而产生,均认为如果不从根本上寻求解决之道,中国彩电企业前景堪忧。于是在这种背景下,与会的各个彩电大佬们发起并成立了四大协调委员会。全面协调技术和市场出现的问题,并形成了关于产业发展的七大共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变目前的处境。相比于2000年深圳峰会所抛出的“彩电价格联盟”,仅仅把着眼点放在价格的规范上,在内容和目的上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此次,中国彩电九大骨干企业终于达成共识,寻求通过企业间整合来谋求产业发展,变纯粹的竞争为竞争合作并重,这是中国彩电企业观念上的巨大进步。而实际上,经过多年的市场征战,我国彩电行业发展的主线已经逐渐清晰化,早期通过残酷竞争,优胜劣汰、兼并收购,使得整个行业集中化,最终少数企业做大做强,这才是彩电行业今后发展的主方向。而面对平板电视,更多的就是要学会取舍。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彩电行业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