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UT斯达康转型提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 18:05 《时代信报》

  用贴牌的方式,靠小灵通业务发家的UT斯达康开始进军小灵通之外的移动通信市场。而获牌后的UT斯达康或许会在重庆上马新的手机生产线。

  获牌前夕的UT斯达康

  尽管获牌已被认为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然而面对记者的询问,UT斯达康依然选择了谨
慎的态度。

  2005年7月15日,UT斯达康公关经理司达告诉记者:“UT斯达康是否获得手机生产许可证,要以发改委最后公布的结果为准。在没有正式公布的消息出现之前,在我们这里,一切还只能视为未知。”

  尽管UT斯达康极其公式化的官方声明如记者预料般的中规中矩,但其极小心谨慎的保守语气还是向记者传递出一个信息:在等待发改委正式发文公布一个已在预料之中结果的过程中,UT斯达康的公关部门像大多数等待结果的普通人一样,容易变得焦虑而敏感。

  事实上,这一结果到底什么时候公布目前已经不是公众关心的主要话题了,即便是在UT斯达康内部也是如此。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UT斯达康获得牌照的消息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在公司上下传开了,这个消息应该是在预料之中吧,因为以UT斯达康的实力,获牌是件很正常的事。”

  对公众而言,更为感兴趣的是UT斯达康获牌以后,将往哪个方向走。

  贴牌GSM 寻求转型

  2005年1月,UT斯达康宣布,UT斯达康与中电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CT)成立合资公司生产GSM手机,UT斯达康为合资公司的大股东。

  之所以要与CECT合作,原因在于UT斯达康在国内并没有获得手机生产许可证,所以,在这个合作中,UT斯达康是用贴牌的方式进行生产,即手机的品牌仍为UT斯达康,但是每个手机上却需要贴上CECT的标识,并且需要按照规则付费给CECT(牌照使用费),据了解,上市的手机是UT斯达康自主研发和制造的第一款GSM高档手机。

  这次合作,在业内视为UT斯达康下定决心转型的标志性事件——靠小灵通发家的UT斯达康在这次事件中,正式向公众宣布:UT斯达康开始大举进军小灵通之外的其它移动通信市场了。

  市场占有率跌至50%

  对UT斯达康而言,小灵通可谓其发家致富的根本,从UT斯达康进入国内市场以来,就一直专心于小灵通市场。国内特有的通信市场环境,使得UT斯达康利用这项在国外已被淘汰的技术奇迹般地在短短几年内,摇身一变,成为全球著名的通讯设备供应公司。

  来自UT斯达康的报告显示:2000年UT斯达康的销售额为3.7亿美元;到2004年,其销售额已经达到27亿美元。而其中来自小灵通的业务收入占了UT斯达康总收入的60%以上,占其中国业务收入的近80%。据了解,UT斯达康在国内小灵通市场的市场份额曾一度高达70%左右。

  然而,繁华过后是挡不住的衰退。

  就在UT斯达康宣布贴牌生产GSM手机的前几天,UT斯达康公布了公司2004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UT斯达康出现了有史以来的首次单季度亏损。亏损的原因除了与进入迟滞发展阶段的中国小灵通市场有关之外,也与其它小灵通手机生产商如中兴等的崛起不无关系。据了解,自2004年起,UT斯达康在国内小灵通市场上,市场占有率已经跌至50%。

  在IT业,一成不变在某种意义上等于找死。所以UT斯达康需要寻找新的机会,以便完成自我救赎。

  携手大唐进军3G

  事实上,从UT斯达康进军小灵通市场以来,就一直在为自己寻找除小灵通之外的更多机会。

  机会之一就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炒得轰轰烈烈的3G。

  2002年6月,UT斯达康开始了与大唐电信的合作,共同研究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标准的3G产品。与此同时,UT斯达康还与国外的公司频频接触,并于2004年3月,完成了对韩国现代集团旗下的CDMA设备供应商Syscomm公司的收购,将其CDMA知识产权全部买下;除此之外,UT斯达康还收购了Audiovox(ACC)公司的手机终端业务,收购了3COM子公司COMMWORKS部分资产等。一系列的行为目的只有一个:在国外完成CDMA产业链完整布局的同时,也为国内3G市场做好准备。UT斯达康的总裁吴鹰曾向媒体表示:虽然目前主要业务集中于中国之外的北美、南美或东南亚其他的市场,但是“2G时代,UT斯达康放弃了中国CDMA市场,在3G上他们一定不会放弃”。

  然而3G迟迟不发牌,UT斯达康也只能与其它同行一样,在3G上苦苦守候并为之忧心忡忡。

  来自网上的计划

  2005年5月,一份据称来自UT斯达康的内部邮件在网上被四处转贴,这份内部邮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UT斯达康的裁员计划以及其下一步的目标。

  邮件中,UT斯达康的老总写道,“业界的局面由于我们和其他同业的激烈竞争而发生了迅速的改变。新兴产业的崛起使产品的生命开始变短,特别是小灵通产品已经进入成熟期,并且已经开始以远远超过我们预想的速度衰退。另外,业内的竞争对手特别是在3G产品远远多于去年。虽然我们的下一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呈现良好的势头,但是我们需要时间去开创市场。”  

  在这份邮件中,还公布了UT斯达康为应对亏损以及降低成本所要采取的几个措施:

  措施之一即裁员:“在全球减少1400个员工,包括职务的取消和精简。该措施的目的是使公司更加集中于产品和销售,保证研发和销售费用与每个产品对公司赢利的贡献成比例。”裁员的消息很快被证实。据UT斯达康北京公司的一位员工向记者透露, “裁员的主要目标是国内公司的员工,并且与小灵通业务有关。”

  措施之二即外包:“增加我们采购管理和IT的外包。这一措施的实行将大大降低成本并且改善公司2005年流动资金状况。”

  这位员工向记者透露,“其实UT斯达康的小灵通产品早就在做外包了,是一家杭州公司在贴牌生产我们的小灵通手机。虽然我们自己有杭州和重庆两个生产基地,但是公司认为将产品外包,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假若UT斯达康真的决定增加产品外包的话,将可以更大程度地降低UT斯达康的生产成本。

  贴牌只为营销网络

  这就变得有趣起来:UT斯达康一面将小灵通生产业务大量外包给其它工厂,而另一面却开始替CECT贴牌生产GSM手机。

  放大这个信号之后,再加之UT斯达康积极向发改委申请手机生产许可证的动作,的确只能得出一个结论:UT斯达康的发展重心已经开始有所偏移,GSM或者CDMA、3G等手机,将成为其努力实现的新利润点。

  在宣布UT斯达康与CECT合作时,UT斯达康的公司新闻发言人是这样告知媒体的:“在GSM这个‘市场化竞争极其激烈’的市场上,UT斯达康还只是一个‘小学生’。”和CECT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可以有效地借助CECT现有销售网络迅速进行GSM手机的市场开拓。该发言人还称,“选择春节前后进入市场时机甚好,因为时值GSM手机的又一次换机高潮。”

  UT斯达康无疑是聪明且灵活的。长期以来,UT斯达康虽然在小灵通市场上大获成功,但是其销售网络极其脆弱,缺乏竞争力。在中国小灵通市场上UT斯达康的小灵通产品主要是通过电信运营商包销的方式进行销售,所以只要凭借关系“拿下”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的订单等,就可以坐收其利了。

  然而这只是小灵通机卡分离以前的情况。从2005年5月起,国内小灵通市场开始陆续实现机卡分离的销售模式,电信运营商很难再对小灵通产品实现包销。在机卡分离后,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购买不同品牌的小灵通产品,再进行入网。尽管这一销售模式还没大规模开展起来,然而毫无疑问,此举给小灵通手机生产厂商带来的压力极其巨大,尤其是像UT斯达康这样,并没有在市场上建立好属于自己销售网络的通讯设备生厂商。

  所以,尽管UT斯达康在当时已经知晓自己有可能获牌,但是UT斯达康仍然决定与CDCT合作,并进行贴牌生产,原因无他:能够在自己获牌之后,以及小灵通机卡分离之后,借此提前建立好销售网络。

  重庆可能成生产基地

  关于UT斯达康获牌之后将怎样进行生产,在哪里生产?到现在为止仍有些扑朔迷离。

  UT斯达康北京公司那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员工告诉记者:“现在公司内部都不是十分清楚上层的决定。就我们几个同事讨论的结果认为,单生产GSM手机,像与CECT贴牌的那种高档手机,压力是很大的。现在市场可以说竞争已呈白热化,UT斯达康在小灵通方面的销售经验完全不适合GSM手机,并且产品相比其它同类产品而言,优势也不是特别明显。所以,估计应该是生产GSM与PHS(小灵通)的双模手机,因为只有这样,UT斯达康才会有相对明显的优势。”

  据这位员工介绍,UT斯达康在双模手机技术上不存在什么难度,“UT斯达康国外公司一直有生产,不过因为在国内没有生产许可证,所以产品也只在国外进行销售。”

  根据早前的一些相关传闻,UT斯达康在获牌之后,有可能在重庆上马新的手机生产线,并为之建立一家新的工厂。为此,记者特意来到位于石桥铺科园四路的UT斯达康(重庆)通讯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知记者:“主管已经去杭州研发中心接受培训去了,相关内容只有主管才清楚。”虽然这位工作人员不愿意透露丝毫的消息,但是据另外的工作人员暗示,其主管此次的杭州培训之行,似乎与重庆上马生产线有关。一位下班经过的员工也告诉记者,“如果真的要上新的手机生产线,按惯例估计也应该是杭州研发中心进行研发,然后拿到重庆工厂来生产,因为这边人工便宜。”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