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9日电 记者 王宇
宋大叔是浙江绍兴王化村的村民,和村里其他人一样,自从去年村里有了便利超市,他就再也不用总跑到县城里买东西了,“城里人喝的光明牛奶,便利店也有。干净卫生,价格还不贵。”
“开业一年,这里的村民没有在店里买到一件假货。”王化村便利店店主宋敏霞告诉记者。
农村连锁超市的出现,让农民买东西不再是“家用电器跑县里,柴米油盐赶市集,日用百货找个体”。这一新型业态在改变了原有农村流通和消费方式的同时,正在从源头上“锁”住了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的泛滥。
“以前村民买东西不是到镇上,就是到村里‘黑屋子、土台子’那样的小卖铺里去,有的商品价格虽然便宜,但用着不放心。现在,店里所有商品都由集团统一向生产企业直接进货;商品收银全部使用POS机,可及时向配送中心反馈销售和配送信息;对于即将过期的食品,店里会及时下架并会将商品返回总店。村民都说在这里买东西,省时、省钱还省心。” 宋敏霞认真地说。
苏果超市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嘉(木梁)认为,作为世界先进流通业态的连锁超市,它所具有的统一配送机制,一方面可以减少物流环节,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从信誉好的生产商那里直接进货,最终控制了商品来源,解决了农村的商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2004年,山东、江苏、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642元、4754元、6096元。购买真货意愿正在超过商品价格,成为农民购物首要考虑因素。浙江省经贸委日前组织的抽样调查发现,近半数农民在购物中最关切食品安全问题,农村购物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农民有没有钱去购买商品,演变为农民能不能买到放心的商品。
“农村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关键问题在于农村流通网络的不健全。”浙江省副省长金德水认为,鼓励企业在农村建立连锁超市,实行统一配送,形成现代流通网,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村”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为扩大农村消费,提升农村流通方式,提高农村商品质量,商务部等部门及各地政府正在采取措施,鼓励企业把连锁超市开到农村。商务部提出,要在全国部分县市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试点,三年内在试点区域培育25万家农村连锁超市,形成现代流通方式下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日前,商务部已会同财政部共同下发文件,对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企业和农家店给予资金支持。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廖建成透露,参与该工程的企业还将有可能享受国家税收政策的支持。
此外,山东、江苏等地各级政府对龙头流通企业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降低或取消了企业建设配送中心所交纳的土地出让金;浙江省政府在给予企业政策支持的同时,还将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纳入到政府考核范围内。(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