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还只能用40年 破解煤电困局势在必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 07:50 东方早报 | |||||||||
特约记者 孙宗胜 早报驻京见习记者 韩江 “火电在电力生产中占的比例太高了,我们现在的电力结构对火电依赖太严重。”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毛亚杰告诉记者。目前在中国电力结构中,火电比例超过了70%,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强大电力需求让煤电双方不堪重负。
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17.36亿吨,同比增长24.6%。2004年前10个月中国煤炭产量达到15.7亿吨,同比增长约19%,全年产量将达到20亿吨。 这个数字目前居世界第一。即便如此,仍然不能满足需要:2004年4月全社会煤炭库存为9800万吨,是20年来最低点,5月底直供电场存煤只能维持8天左右。为了维持生产,电厂四处寻煤。发改委、交通部也相继采取“截煤”、增派车辆等措施保障电煤供应。发生这种情况的一个背景是:中国煤炭超过60%的产量用来发电。 煤炭还能用40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高级工程师沙亦强认为,世界上少有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如此依赖于煤炭。世界银行1995年统计指出,世界上每使用3吨煤,就有1吨是在中国烧掉。 在巨大的生产压力面前,煤电双方被动地疲于生产,导致近年来矿难不断。2004年11月陕西铜川发生了四十年来伤亡最严重的矿难。事后调查发现,煤矿在井下着火的情况下坚持生产。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煤矿现代化水平、实施安全生产从何实现? 这就不难理解这样的数字:目前全国煤矿平均资源综合回收率只有30%左右。小型煤矿和乡镇煤矿的回收率只有10%~15%,而火电厂供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27%强。煤电陷入了粗放型扩张和增大外延的增长方式。 2005年初,在秦皇岛煤炭定货会上,煤电双方明争暗斗为煤炭价格展开了激烈博弈,但煤电关系不顺或许并不是中国煤电事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高级工程师沙亦强担忧地表示,根据最新统计,我国可用煤炭总储量接近1900亿吨,如果维持2004年预计的19亿吨,可以开采100年。但是如果再除以目前不到40%的资源回收率,实际上每年将耗用50亿吨煤炭,这样计算,1900亿吨煤炭也只能用40年左右。 很难想象到2050年耗光煤炭是个什么概念,但这决非危言耸听。就在煤电双方为价格争执不休时,一份关于中国煤炭的调查报告———《我国煤炭城市采空塌陷灾害及防治对策研究》上报给中央和国务院。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12月3日,全国煤矿累计采空塌陷面积超过70万公顷,其中重点煤矿平均采空塌陷面积约占矿区含煤面积的十分之一。 有专家预测,以现有条件年产20亿吨煤炭已经达到极限,到2020年煤炭将面临巨大缺口。中国电能单从煤炭本身已经无法寻求突破,必须要寻求新的代替能源。 水电将是主力军 发展水电是破解这种困局的重要手段,毛亚杰说。他认为,东低西高的独特地形使中国蕴涵了巨大的水能,是目前可再生资源的主力军。 据统计,我国水电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9亿千瓦左右。但目前仅仅开发了不到1亿千瓦,开发潜力巨大。而目前世界不少先进国家,比如瑞士有60%的电力来自于水电。 毛亚杰乐观地表示,目前我国电力总装机不到4亿千瓦,如果水电全部有限开发将基本能够满足需求,将极大缓解当前火电紧张局面。并且,水电价格的趋势是逐步降低,跟火电逐步上涨截然相反。目前,水电是平衡电价的最重要因素。对不少电网的统计分析表明,电网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水电。 发展水电有一个问题是周期长,因此需要有战略的前瞻眼光,至少要往前看5年以上。毛亚杰表示,近两年水电发展很快,但上世纪90年代的发展过于缓慢。从1992到1998年间,每年只有一两个几十万千瓦水电项目开工。直到2000年发改委对发展水电的思路才真正清晰起来。 丧失了未雨绸缪的机会,当用电高峰来临,大力发展火电成为了必须的选择,这又引发了煤电的一系列问题。“像广西龙滩水电站,400万千瓦的装机,1997年就具备开工条件,但被压下了。如果建了,现在刚好赶得上当地用电高峰,这样的电站我可以举出好几座。”毛亚杰惋惜地表示,现在只能是望梅止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高级工程师沙亦强说,大力发展水电势在必行。但根据专家预测,中国要初步实现现代化,至少需要人均一个千瓦的电力,以2002年15亿人口计,将有15亿千瓦的需求。以这个数据看,水电即使全部开发也只是杯水车薪。 可持续能源战略势在必行 这样的结论让人悲观,但实际上中国电力还有其他选择。 2004年,就在中国电力大面积告急之时,一个汇集了发改委能源局官员、电监会官员、电力企业领导人、电力专家参加的“科学电力发展观”研讨会悄然举行。官员、学者在会上的发言,清晰描绘出了电能困局的破解之道。 广东核电集团公司计划发展部处长丁震行在会上表示,积极发展核电是必然选择。毛亚杰认为,水电核电互补是将来电力的优良选择。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新能源与农电处处长史立山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寄予厚望。风能是其中的重点项目。据分析,中国有20%的土地上有丰富的风能资源,陆地可开发装机总量月2.5亿千瓦,海上风能则有7.5亿的装机容量,可开发总容量达到10亿千瓦。这样大的储量让国外不少专家也发出艳羡的惊叹。 生物质能也受到了专家们关注。作为一个能业大国,中国仅可用做能源的农作物秸杆就有3.5亿吨,而总量相当于5亿吨标准煤。 多源电能的前景十分乐观,但眼下的发展路径之困却急待突破。 记者采访的几位专家也对可持续能源快速发展不太看好。毛亚杰表示,核电、风电由于初期生产价格较高,需要国家扶持才能获得发展,但来自政府部门的信息并不乐观。水电到2020年预计装机总容量1亿千瓦,风能为2000万千瓦,生物质能仅2000万千瓦,太阳能仅仅为100万千瓦。这是一位政府官员透露的发展规划。 2005年初,相关部门针对蜂拥而上的火电项目发出了调控指令。值得注意的是,在蜂拥而上的电力项目中,火电占了绝大部分,水电、核电、风电比例很小。毛亚杰认为,这跟发展观念直接相关。水电、核电、风电建设周期都相对要长,在电力紧缺背景下,利益驱使投资者当然选择见效快的火电项目,可持续能源发展受到了冷落。缺乏可持续能源的长足发展,于是出现了火电投资潮涨潮落的循环。 国家电监会政策法规部体改处处长孙耀唯在“科学电力发展观”研讨会上直陈:关键是实现发展观念的创新。 丹麦是个盛产童话的国度,现在丹麦在发电领域为我们讲了一个新的童话:秸杆发电,目前已经建立了130家发电厂。而在中国,大量的秸杆被焚烧。据称,一位丹麦专家在河北看到遍野焚烧的秸杆,竟然潸然泪下。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将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达到30%。面对即将到来的可再生能源时代,各国正在迅速前进。丹麦的风电已达到总电力的18%,而德国2002年风力发电已经占世界风力发电量的三分之一。法国计划在2025年风电达到发电总量的25%。这还仅是它们整个可持续能源战略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如何加快中国的脚步?这已经是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