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上海大学陈宪:资源性产品定价的效率与公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 11:42 解放日报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谈到建设节约型社会时指出:“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价、电价和油气价格改革。”

  在经济学看来,节约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利用价格机制,使其充分反映供求关系,由此达到资源性产品的优化配置。目前,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反映资源性产品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资源性产品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讲的,增长方式粗放和产业结构升级乏力。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既使企业对过高的消耗不够敏感,又使其部分利润来自毋需更多自身努力的低成本,加之中国现阶段天然具有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导致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形成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缺乏压力和动力。

  近年来,国际市场原油、矿产品价格大幅飙升,这除了投机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影响以外,主要是由资源供求关系决定的。与此同时,中国部分地区的劳动力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这也主要是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在资源性产品和劳动力价格上升的背景下,企业更加积极地推动降低消耗、产品升级、技术进步和深化改革,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必须看到,水价、电价和油气价格改革,在生产经营性领域和生活消费性领域,是有所不同的。在生产经营领域,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基本由市场来决定资源的价格及其配置,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在生活消费领域,情形就不完全一样了。因为,由于收入差距乃至贫富差距的存在,不同收入人群对价格的敏感度不一样。如果一味强调配置效率,低收入人群往往无法接受。当然,我们不可能实行不同收入人群的资源性产品的差别价格,这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制度上,都将产生很高的“甄别”成本,因而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想,可行的办法似应对低收入人群予以必要的直接补贴,这是社会公平的要求。

  为了达到节约使用资源性产品的目的,并在价格与数量均衡的基础上达到效率与公平的均衡,我们除了依靠价格、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外,还要通过体制改革、宣传教育等措施来共同推动。资源性产品大多具有自然垄断性质或倾向,在根据其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确定价格时,必须看到自然垄断导致的效率缺失。现在资源性产品部门人均收入水平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就是其自然垄断的一个证明。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这些部门进一步引入竞争。现阶段的技术已经为竞争性的进入提供了许多可能性,而制度壁垒的存在,却为竞争性的进入设置了许多障碍。因此,深化资源性产品部门的改革,成为降低资源性产品供给价格的重要途径。

  至于从资源储备、环境压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大范围、高强度的节约的宣传教育,以形成广泛的道德约束,同样是建设节约型社会不可或缺的。根据收入价格弹性原理,按照市场原则决定的水价、电价和油气价格,对低收入者有很大的约束力,而对高收入者,以及公款消费,是不会那么“灵验”的。因此,较好的舆论引导、必要的道德约束,也会起到相对降低全社会需求量,从需求方面降低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作用。可见,深化改革、宣传教育将在资源稀缺导致价格上升的同时,起到抑制价格上升的作用,这将有助于资源性产品定价的效率与公平的实现。

  (本文作者为上海大学教授)

  陈宪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资源性产品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