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粮固态认证遭质疑 中国白酒该听谁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 09:47 中国经济周刊 | |||||||||
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下称中食协)白酒专业委员会提出的《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下称《规范》)及纯粮固态认证工作的正式实施,在白酒行业内不啻又扔下了一颗不大不小的炸弹,一些地方白酒行业协会开始公开反对这种“纯粮固态”认证,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下称酿酒协会)也在沉默5个月后公开发表质疑。一个行业,两个协会;一个认证,两种声音。中国白酒在经历了多次风波之后,还次不知道该听谁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宋雪莲 /北京报道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出台的《规范》,我们意见太大了!”,7月4日下午,当《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打电话到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说明采访意图时,酿酒协会白酒分会副秘书长赵建华不由得愤愤地说了这句话。但是紧接着他就告诉记者,是否发表公开意见,还需要经过协会集体讨论才能决定。 24小时后,沉默了5个月之久的酿酒协会终于开口,首次向《中国经济周刊》表达了对《规范》的质疑。酿酒协会秘书长王琪说,协会之所以没有急于对《规范》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冷处理,完全是基于想在《规范》运行过程中多听些企业的真实反应。通过近5个月来和各地方协会以及白酒生产企业的接触,他们觉得已经到了可以为行业、企业说话的时候了。 中食协发起“纯粮固态”认证 据了解,全部采用粮食为原料的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是我国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198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推广以食用酒精为基本原料勾兑白酒的技术,这一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了低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但是,近年来,一些新工艺白酒以纯粮固态发酵白酒为名义,抬高价位谋取超额利润,市场上一时鱼龙混杂。 今年2月,中食协白酒专业委员会提出了《规范》及纯粮固态标志认证工作,开始按照国家名酒企业、全国知名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的顺序进行。 5月13日,中食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剑南春酒(38度、45度和52度大曲浓香型)获得该协会颁发的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成为第一个获得该标志的中国名酒。 中食协白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勇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目前,又有6家中国名酒进入认证审核阶段,还有60余家包括没有获得过名酒称号的酒厂也开始提交申请准备排号拿到认证标志。 一时间,白酒行业掀起了一股认证热潮,似乎贴上了“纯粮固态”标志就有了产品质量好和能畅销市场的保证。“纯粮固态”还引起了部分媒体和消费者误解,因为在更多人眼里,“固态”几乎被忽略了,“纯粮固态”简直就成了“纯粮酿造”的代名词。这种误解引起了一些酒厂和专家的忧虑。 但是,《中国经济周刊》发现,作为和中食协并行的酿酒工业协会,在《规范》实施的5个月内失语了,除了酿酒协会王延才理事长曾在3月份内部举行的会议上表示不支持《规范》以外,查不到任何该协会对于《规范》的公开说法。 酿酒协会首次公开质疑 赵建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规范》的制定引起了企业和地方行业协会的强烈反响,山东、河北、江西、湖北等地的行业协会纷纷发出不同的声音,但是,由于经历过1999年的白酒风波(详见附文),这一次业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此事忌讳莫深。除了更多地看到马勇秘书长在接受媒体的采访以外,其他人几乎一致地都保持着沉默。 现在,已经到了不能不说的时候了。他说,《规范》要求的认证标准,其技术保障是无法实现的。目前白酒质量鉴别主要通过对产品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和感官指标的鉴评,如果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添加少量通过处理的优质食用酒精,比如5%的优质酒精,理化指标是无法检测的,感官指标更无法鉴评。 赵建华对《中国经济周刊》说,我们不能否认传统工艺的宝贵,但是在白酒行业内搞这样的认证的确有悖白酒的发展方向。一些东北地区产的小烧酒就是纯粮固态酿造的,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他们和中国名酒同等的待遇呢?我国“纯粮固态发酵”法生产的高档高质量白酒只占该方法生产的白酒产量的不足30%,因此,“纯粮固态发酵”决不代表都是高质量,可见,如此认证只能引起市场的混乱,并给一些企业欺骗消费者提供合法的保护。 对认证是否增加企业负担他们也提出了疑问,按照《规范》的要求,中食协需要组织大量人力物力来完成此项工作,标志取得后企业还要重新印制新的标签,这样全国白酒企业的直接成本就达一个亿,这些费用谁来负担? 赵建华表示,标志认证的目的是应该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但因此产生了误导却只能让消费者更加糊涂。中食协此举欠妥。 采访期间,山东省白酒工业协会的秘书长姜祖模打来电话,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作为酿酒大省的山东白酒行业组织,中食协制定《规范》前并没有征求地方的意见,他们是不同意搞这种不符合实际又缺乏操作性的认证的。但是真的搞起来,企业也不得不参加。 湖北稻花香酒业副总经理谢永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他们没有参与认证的计划,但是如果明年开始在非名酒企业中开展这种认证,他们也将计划参加。 良好愿望收获尴尬结果? 对于酿酒协会的质疑,马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出台《规范》的初衷并不是强调纯粮问题,也不是否定新型白酒,而是区分白酒的酿造方法,希望消费者能通过这样的标志,更清楚认识酒的真实成本,不受某些企业的误导。 马勇介绍,“纯粮固态发酵”是我国传统手工产业,工艺复杂、配粮讲究,而且周期较长,相对成本较高,如果某一个酒厂要在短时间提高产量的话,困难非同一般,如茅台、泸州老窖等酒,虽经过百年发展,其产量也不过年产3万吨左右。而对于新型白酒,则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他说,新工艺白酒不是不安全,也不是不好,但它仅适用于低、中档白酒的生产,对满足广大低收入群体的白酒消费需求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一些企业通过包装、宣传把新工艺白酒冒充为纯粮固态发酵白酒,价格甚至比名优厂家生产的纯粮固态酒还高,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欺骗消费者、扰乱市场,严重影响到行业的健康发展及传统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的生存、发展。 他说,如果我们不积极推动作为传统国粹的纯粮固态发酵工艺发展,都只去生产简单省料的液态化白酒,将会是怎样一幅景象?若干年后消费者还能喝到真正的纯粮固态发酵酒吗?因此,我们必须想办法制止这种鱼目混珠的行为。 据马勇介绍,纯粮固态认证工作由曾祖训、高景炎等中国白酒权威专家及数十位资深国家级白酒评委组成联合审核组,委托国家食品检验中心对产品随机抽样,进行反复、多次的检测;同时从原料、工艺过程到成品出厂对申请企业进行严格的现场审查。动用新型光谱仪、“色质联用”指纹图谱、“碱性加热实验”等一系列新设备、新技术,准确度相当高,加入5%的酒精是完全可以检测出来的。当所有项目经审核小组按纯粮固态发酵白酒工艺标准审核通过方能授予该产品标志使用权。 但是,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负责人宋院长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他们只是受中食协的委托,按照国家标准在原酒与成品酒之间就香味成份有没有差异、酒精是否是自然酿造产生进行检测。至于酒精到底从哪种方法来,5%的提法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则不清楚,他们也没有被要求进行这样的检测。 白酒发展不需太多的标签 认证也好,质疑也好,其实大家都只有一个目的,是要提高白酒行业的地位使白酒行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国家白酒权威专家高月明老先生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现在他不想对“纯粮固态”发表过多的意见,这既是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也是因为不想再得罪更多的人。如果企业出于炒作而去跟风认证的话,那认不认证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作为行业协会,应该促进行业的协调健康良性发展,认证引起这么大的议论实在是专业协会的悲哀。 一位白酒企业的老总对《中国经济周刊》说,由于两个协会并行,不可避免会产生交叉和矛盾,作为企业来讲,他们觉得哪个协会出台的措施对自己有利就会遵从哪个规定。 高月明强调说,白酒行业历史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是传统工艺发展的结果,今天贴一个标,明天贴一个标是否有利于行业的发展?现在的关键是白酒行业的国家标准要尽快出台,只有这样才能对白酒行业起到规范的作用。大家按照标准执行,就不会睁着眼睛干,闭着眼睛说了。 国家酒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研发部主任钟杰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根据2004年底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联手出台的《全国食品标准2004-2005年发展计划》要求,从3月份开始,白酒标准已经进行了新的调整。新白酒标准将各种香型的高、低度白酒标准合而为一,成为白酒业首个全国通用的国家标准。白酒行业的发展,因此将会更加规范。 专家指出,面对混乱的白酒行业,媒体也应该反思,一些概念模糊、断章取义的文章在媒体发表后,给不明事实真相的消费者带来了不必要的“恐慌”,也给文中涉及到的品牌带来了一定伤害。白酒行业竞争环境需要净化,呼唤诚信,但这不仅仅是酒厂要承担的责任,媒体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决不能因为自己理解的误差给整个行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1999年白酒风波 1999年11月26日,在武汉举办的第5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沈怡方做了题为“新型白酒是21世纪白酒发展方向”的讲话,列举了沙河王、金种子等一批企业率先大胆采用固液勾兑新工艺后,得到市场认同的实例。谁知平地起风波,他的讲话被媒体曲解,11月28日,南方某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白酒协会负责人揭“老底”,七成白酒系食用酒精勾兑》的报道,并被全国30余家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先后转载,从而引发了一场白酒业的大地震。 “喝酒还是喝酒精”这一问题的提出,使那些生产新型白酒的企业倾刻间被认为是欺骗消费者的“罪魁祸首”,迅速成为这一事件的直接受害者。而这些企业采用固液结合法生产的新型白酒当时已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 山东、安徽、广东等酒业大省受到的冲击最大,孔府家酒、孔府酿酒、沙河王酒、金种子酒等产品在各地市场相继遭受退货和滞销打击。据不完全统计,在一 个多月时间里,孔府家酒受连累已经减少销售收入2800多万元,利税减少650万元,产量减少1300吨;沙河王在12 月初销量骤减50%,遭受市场直接损失1700多万元;金种子销售损失也达到 1000多万元,利税损失在300万元以上。波及范围极广的白酒风波不仅使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心痛不已,沈怡方老先生更是觉得有口难辩。他后来对媒体说,这件事情的后果十分严重,它利用消费者目前存在的对食用酒精的误解与恐惧心理,客观上将国家一直倡导的白酒工业技术革命的发展方向、将几十年来全行业努力创造的优质节粮重大科技进步宣判了死刑,误导了白酒工业调整时期产品结构调整的正确方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