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政府将淡出政府主导型展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7日 11:19 中国经营报

  作者:姜蓉

  沈丹阳,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在刚刚结束了中办国办组织的中国展览业督察调研小组全国9省市的调研之后,于7月9日,风尘仆仆地又赶到郑州参加首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暨2005中国会展年会。

  在本届会展年会上,他抛出了调研中遇到的焦点问题——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定位、改革与发展的论题,这一论题引起了与会的各地(市)政府主管展会的负责人的高度关注,从而使政府主导型展会的改革和市场化问题再次进入公共视线。

  退与不退,各有各的声音

  据沈丹阳介绍,中办国办组织的此次调研目的是发现中国展览业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会展业的政策出台提供依据。此次调研目前已经结束,其中反映最大的问题当属政府办展。

  事实上,关于政府办展的问题从去年开始就有展界人士在声讨。中展集团总裁梁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展览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应该逐步走向专业化和市场化,应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政府不应该作为市场的主体参与到市场的运作中去。他说,政府办展事实上是一种寻租行为,政府参与市场使得展览企业很难成长。

  梁文的意见代表了大多数组展商的意见。可是据沈丹阳介绍,在此次调查中,并不仅仅是这一种声音。有些地方政府认为,政府之所以办展,是因为展览组织者实力太弱,政府又不能眼睁睁看着会展经济的大蛋糕而无动于衷。

  展览馆对于政府办展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在目前全国展览馆空置率很高的情况下,很多展览馆都面临“吃不饱”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是展览会,他们都会欢迎。

  在参展企业中,则有两种完全相反的声音。一些企业认为政府办展的可信度高,只愿意参加政府主办的展会;而另外一些企业则觉得政府办的展会内容空洞,只是碍于面子才参加。

  香港展览业协会会长朱裕伦指出,凡是能由市场解决的问题,政府就不应该插手。对于一些专业展览会,比如纺织、机械、消费电子等政府就不应该参与,在这类展会中,政府应该扮演支持者的角色。但是像世博会或者其他综合性的展会,公司办不了或不愿办就应该由政府来运作。

  据沈丹阳介绍,目前全国以部委挂名的展会有100多个,政府在展会中的作用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政府主办并主导;二是政府主办但没有主导;三是不主办但主导。对于政府主导的展会,如果政府退出会遇到知识产权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政府在现行体制退出并非容易的事,但他也承认改革将会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退与不退,不宜一刀切

  贸促会北京分会副会长储祥银在分析政府办展的原因时指出,政府之所以对展会表现出积极性,其中对经济的拉动系数1∶9是最好的借口,另外还有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名片等理由。但是,是不是每个城市的展会都能达到1∶9的拉动效益,国家对此需要重新评估。

  对于政府退出的问题,储祥银认为,政府退出办展的办法就是将展会交给企业做,但是要看企业成熟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可以担当接班人的角色。从全国来看,北京、上海、广州的会展企业还算足够成熟,但是其他一些地方的市场主体还需要扶持。因此,对于政府主导型展会政府退出的问题目前还不能盖棺定论,对于市场主体还需要扶上马送一程。

  而且并非所有政府主导型展会都适合市场化。深圳市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主任刘明伟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以深圳高交会为例,据悉,深圳高交会有100人的团队在搜索全国的项目和投资商,他们只集中精力做这一件事,最后让这些项目在高交会上集中交易。刘明伟表示,这件事如果由公司来做,搭上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公司肯定会赔钱,公司也不愿意这样做。因此,对于这类带有很强的公益性的展会,政府不是应该退出而是应该加强参与。

  也有观点认为,其实“政府没有必要讨论退与不退的问题,而应该考虑会展是一个产业还是一个活动的问题”,成都会展业发展办公室主任郭启舟如是表示。他说,从国际上看,国外政府对于会展业也没有完全退出。德国政府对展览馆的投资最低也占51%的股份,美国政府也仍然在支持很多展览会。郭启舟指出,展会是一个准公共产品,政府应该引导但并非包办。比如,成都美食节,就是由政府出题目,出钱交给公司运作。

  从政府主管部门的角度看,政府主导型展会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但是政府操作模式的改变和淡出必然是一种趋势,而这种复杂的会展现状对于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显然也是一道难题,这其实也就是刘明伟强烈反对国家制定统一的会展政策的原因。他表示,目前全国会展业的现状很复杂,各省市发展极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不宜采取一刀切的政策。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