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票退市幕后 中石化空降300亿商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6日 10:57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寇建东 2005年7月8日,北京长安俱乐部。飘溢的酒香和热烈的掌声,似乎在庆祝中石化“油中感谢”积分增值服务活动正式启动,又仿佛在欢送已在北京当家41年的汽车加油票。 就在这一天,中石化北京石油公司新闻发言人李志敏宣布,按照现有运作程序,到20
油票退市 4月16日,中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出台按季度购买、使用油票的新规定,并对外宣称“北京油票还将继续使用”。仅仅时隔两个多月,中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再次宣布,从7月9日起停售油票,并将于2006年全面停止使用油票。 态度出现如此大的转变不禁令人费解。中石化零售处处长柴志明告诉记者,此前中石化所属全国20个省的加油站已全部取消油票,而北京原计划准备9月取消。但迫于北京油票市场的混乱状况,“我们只好提前了”。同时,柴处长也坦言,管理工作的复杂混乱也大大增加了油票兑换时的财务费用和人员费用。 不仅如此,油票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其资源配置和计划管理的功能已大为弱化。按照目前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只反映加油量而不反映成品油价格的油票显然早已不适应逐渐与国际接轨的油价,同时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一定的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邓郁松表示,作为代币券的油票退出市场是历史的必然;而目前石油公司普遍采取的加油卡方式,虽然只是油票功能的一种延续,“但其所回避的风险,对企业和消费者都有好处。” 在中石化北京石油公司对外宣布停售油票时,李志敏介绍了加油IC卡的“优越”之处——自动结算、安全可靠、多种用途、后台积分增值以及一卡在手各地加油的功能,并表示,“IC卡加油这种消费方式符合国际市场发展要求。” 正是为了“符合国际市场发展”的趋势,2004年,中石油和中石化将石油市场的竞争硝烟带入银行卡应用领域。2004年6月18日,中石油与工商银行,中石化与农业银行分别签订了刷卡加油合作协议。6月19日上午,中石化北京石油公司抢先推出银行卡加油系统,并于当天在该公司下属的两家加油站投入使用。7月1日,中石油宣布,持有银联卡的顾客在北京市中石油的65个加油站可实现刷卡加油。9月25日,共安装120多台POS的北京市中石油101座加油站全部实现刷卡加油。 双卡对决 有消息表明,今后加油站系统将使用IC卡、现金、银行卡等多种支付方式进行购买。但事实上,中石化和中石油对销售终端采取何种支付手段都各有自己的“小九九”。 中石化力推系统内部的IC加油卡的计划早已“蓄谋已久”。2002年7月,中石化与Sybase公司正式签订一份总金额高达400多万美元的项目合同,在其全国25000余座加油站IC卡项目中采用Sybase产品,以实现加油款的电子支付和交易数据的自动采集。通过近3年的试点,目前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福建等20个省市使用加油卡,年加油量1000吨以上的13000座中国石化加油站已建成投用,持卡用户已超过400多万。 中石油在哈尔滨、北京等13个城市累计发行10万余张加油卡,完成了“中油加油卡”系统试点工作后,将支付手段的重点转向了与商业银行发行联名卡。2005年2月22日国内第一张可在加油站使用的信用卡——“牡丹中油联名卡”正式推出,并计划今年三季度完成8000座加油站POS机的安装。 “我们也反复测算过,但最终算起账来觉得自己建可能更好。”中石化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中石化的加油站数量远远多于中石油(资料显示,目前中石化加油站总数为30164座,而中石油为17403座),而按照目前国内银行卡交易收费及分配办法的规定(办法规定,加油类型的商户,发卡行固定收益及银联网络服务费为0.4%),“我们这么大的量,服务费就会交不起了。” 对于中石油缘何更多地采用银联卡的方式,中石油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公司将出半年报”为由,未接受记者的采访。 一方面节省了大笔银行服务费,一方面又要可以通过沿承了油票一定功能的IC卡收取大笔的预付款,中石化显然做了笔“好生意”。 据中石化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中石化加油卡系统已经在全国20个省市,年加油量1000吨以上的13000座中石化加油站中建成投用。如果按照1/3的用户使用中石化IC卡在这些加油站加93号油的话,那么这13000座加油站通过IC卡“先交款,后加油”的预付费方式,至少可分期累计获得高达590亿元的用户预付款。同样,按照中石化内部人士透露的2005年预期办卡(中石化加油IC卡)数量达到600万张的规模计算,如果这些持卡用户人均每年向卡内预存入5000元,则中石化的预收款也将达到300亿元。 “中石化有很好的机会,他们可以利用这笔钱建立自己的商品油战略储备,防止国际炒家的冲击。”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指出了这笔巨款的可能用途。然而对于这笔每年高达数百亿元的巨额预收款,中石化方面却拒绝做评价。 “卡”路漫漫 对于中石化与中石油采取不同支付方式的做法,另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显然是为了保护系统内部的利益,企图达到取消油票后的一种新的垄断目的,“这个目的短期内可以实现,但随着成品油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最终很难成行。” 中国银联战略发展部今年年初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近来,北欧地区的私标加油卡量(类似于国内的IC加油卡)和卡交易量下降,持卡人越来越倾向于“使用一张银行卡”(one-card-bank-card)。而石油公司出于防御或反攻原因,将独立发展个体机动车主持卡人策略转为与一家金融机构发行联名卡,并促使全球化或泛欧化联盟的形成,全球性的油品公司与全球性的金融发卡机构合作指日可待。 该报告同时显示,2003年Visa和万事达的品牌卡(包括联名卡)的消费额占据了美国加油站交易金额44.7%的市场份额,而2002年该比例为43.5%。私标卡(包括私标团体卡)刷卡加油金额的市场份额从17.1%下降到15.7%。密码借记加油卡的交易额将首超私标加油卡。 目前,国内约有加油站8万多座,其中大部分控制在中石油、中石化手中。伴随去年年底成品油零售市场的放开,BP、壳牌、埃克森-美孚、道达尔等国际石油巨头已与中石化、中石油等合资成立加油站3000多家。尚不足中国国内加油站总数5%的格局,似乎并未对占据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主导地位的中石油、中石化造成太大冲击。 石油大学教授赵玺玉认为,加油站大战肯定会爆发,但近两年内,不会产生格局变化,仍将是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为主导、外资石油企业和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竞争的多元化竞争格局。 但是,伴随即将于明年年底开放的国内成品油批发市场以及国内石油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到位,国际石油巨头在合资公司中的话语权无疑将进一步扩大。而凭借其与包括Visa和万事达等信用卡发卡机构在内的战略合作关系,必将对目前国内现有的成品油零售市场终端的支付方式提出新的挑战。同时,在这些合资加油站中如何分配由于采用IC卡预付费方式而获得的巨额预收账款,同样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轻轻地,油票走了,不久的将来,我们又将迎来什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