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三块“神石”天外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6日 06:09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歌中唱得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一块石头,传承一段历史;一个传说,赋予石头以神秘。天涯石、支机石,这两块在成都家喻户晓的奇石,见证了数千年风雨,见证过古蜀国大石文化。如今,天涯石被安放在天涯石南街一座小亭里,支机石被立在文化公园,它们融入了蓉城市民的生活中。而蓉城另一块“天外来石”———陇石,不久前也在双流九江镇被

  发掘出来,距今3000多年的古蜀

  国大石文化,再一次得以证实。

  它们真是“天外来石”吗?对大石文化颇有研究的专家怎样看待这些神秘的“天外来客”?

  天涯石:连挖几天难见根

  关于天涯石的来历,相传很久以前,正忙于补天的女娲不慎将一块石头从天顶落下,石头不偏不倚地落在了成都一条小街上。街上百姓顶礼膜拜,并取名:天涯石。

  这是天涯石众多传说的版本之一。另一种版本的传说也极具神秘感———这是一块从玉皇大帝的宫殿围栏上掸下,落到人间的神石。

  昨日,记者在天涯石南街看见,它的外表和普通石头并无两样,石身除了露出地面约两米外,埋在地下的部分则难知深浅。为了保护这块“神石”,有关部门用栅栏围成一个方框,将其团团护住,还在上面修建了一个亭子,上书“天涯石”三个大字。早在1981年,“天涯石”就被定为市级保护文物。

  据天涯石南街一位老人称,解放前这里曾是一座庙,天涯石就在庙中,旁边还有两块状如鸡蛋的椭圆形石头,叫做“元宝石”,后来却不知所踪了。因为天涯石的神秘,解放前常常有人来这里烧香求平安。文革时,天涯石作为迷信物受到冲击,造反派要将它连根拔掉。在挖了几天之后,天涯石依然难见其根。无奈,挖掘者只好让它三分,不再较劲。

  与天涯石紧密相邻的天涯石小学张老师引用《蓍久传》记载说,天涯石是先秦遗物,属粗质沙石,但“人坐其上,则脚肿不能行,至今不敢践履及坐。”

  支机石:但为人间添锦绣

  对于支机石,尽管市民知之不多,但学者们对它的关注却远甚于天涯石。曾经,成都“支机石街”叫“支矶石街”,“机”、“矶”之争,引起一位研究蓉城历史的杨先

  生的关注。

  杨先生讲了一个传说———汉朝博望侯张骞是机房行业的祖师爷,相传有一次他出访西域,乘坐仙槎上了月宫,看见宫中仙女在织世间从未见过的天衣云锦,张骞遂拜仙女为师学习织造技艺。仙女教会了张骞,并在临别时赠给他一枚宝石,并说以此作为支机石,什么美丽的绫罗绸缎都能织出来。

  张骞把支机石带回人间,从此世间也能织出绚丽多彩的锦缎。织锦机房主一向敬重张骞,每逢旧历八月十三日张骞的诞辰,全行都休息庆贺。不仅如此,每家机房的每台织机下,都按习俗常年挂有支机石或垫有支机石。

  《蜀中广记·严遵传》也记载,织女将支机石放于张骞的归船上时,张骞不知其意,织女让其到蜀人占卜大师严君平处“为汝道其详”,张骞这才明白支机石的神奇“功效”。

  因此,杨先生认为,支矶石街的“矶”字应为“机”,并希望有关部门对街名做一次更正。后来,有关部门采纳了他的建议,将支矶石街更正为支机石街。据了解,“支机石街”的名字原来并没有错,大约在1986年才改成了“支矶石街”,经过史学界人士的呼吁,“支机石街”终于正本清源。

  支机石街,西接下同仁路北口,东向仁厚街西口。目前,这条街已“名存石亡”———存放于此街西口的支机石,已于1985年迁置于文化公园水池南侧,它高约2米,宽约0.8米,呈不规则方柱形,略带青紫色。

  陇石:江安河底重见天

  天涯石和支机石在成都已家喻户晓,但它们还有个兄弟“隐居”在双流九江,却鲜为人知,它就是《双流县志》上记载的古蜀国“陇石”。

  当记者来到九江镇上打听陇石的下落时,当地很多人都不知道,甚至连“陇石”这个名字都没听说过。在九江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才了解到这块奇石被放置于当地邹家场一个度假村内。经过一番周折,记者终于见到了归隐于林的“陇石”。

  “陇石”重约3吨,高约1.5米。它立于池塘中间,形状似一把圆形座椅,其外表凹凸不平,有很多类似小气泡的凹面,致密地挤在一起。在石头的中心,是一个圆柱形空洞,有着人工打磨的痕迹,从上方看去,石洞像一口井。

  与天涯石、支机石一样,陇石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江安河边有一座土地庙,一些乞丐晚上就到庙里过夜。一天早晨,一个乞丐从庙中出来,忽然看见一白衣女子在河边梳头,乞丐想:“大清早的,谁家女子会在这里梳头?难道遇鬼了?”这下可把他吓得够呛,从此一病不起。乞丐到处寻医问药,可是病情却一直不见起色。就在他快要绝望时,村里一位老人告诉他,去喝一口陇石井里的水,病就会好。乞丐半信半疑,但还是打起一碗井水,喝了下去,第二天气色居然明显好转,没过多久,病真的痊愈了。从此,陇石井水能治病的消息不胫而走……后来,每年二三月间,村里的老人都要在井里取水,祈求平安健康。

  但为何陇石会出现在这里呢?度假村负责人说,这块石头是2003年11月从附近的江安河里打捞上来的。打捞时还花费了不少功夫,工人们先将陇石底部淤积的泥沙掏空,然后用滑轮、吊车等工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它移到度假村内。

  今年50多岁的谢女士对邹家场的历史十分了解,她说:“听老人们讲,解放前这里并不叫邹家场,而是叫石陇乡,就是因这块石头的缘故。先前它在江安河河堤上,是一口水井的井口,而且这口井的水质很好,无论是江安河涨水还是遇到天干时节,井水都是清凉甘冽的。”文革时期,这口井被毁掉,陇石也因此沉入了河底,井边还有一座石碑,也不知去向。直到2003年,九江镇政府决定发掘这件文物,它才得以重见天日。打捞上岸后,当地人查阅了《双流县志》后得知,这是一块与成都“天涯石”齐名的古蜀国“陇石”。

  专家“解石”

  古蜀人的环境崇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天涯石、支机石、陇石这三块石头的年代十分久远,石头的质地、颜色、大小都很相似,名字也都与“天”有关系,它们会不会是天外来客———陨石?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成都理工大

  学蔡开基教授。蔡教授了解石头的情况

  后,否定了陨石这一说法。他说,因为四川很少发现陨石,而且这3块石头不具陨石的特征。蔡教授分析说,3块石头很可能是一种沉积岩类型的岩石,特征和砾岩相近。这种石头在成都平原很常见,很有可能是从不远的邛崃山脉或都江堰运来的。

  蔡教授称,支机石、天涯石、陇石等,都是古蜀人遗留在成都的文化遗迹,考古学将其称之为“大石文化”。它是生活在成都平原上的古蜀人对其先祖和生存环境崇拜的文化沉淀或信仰的综合体。古蜀国具有对大石崇拜的传统,这与构成早期蜀王族主体因素之一的蚕丛氏世居岷江上游时的生存环境有关。而此后的开明氏蜀王国的大石文化传统,在性质上与蚕丛氏不同,是作为墓志所用,如成都著名古迹五担山的石镜之类。大石文化遗迹是成都平原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之一,其分布十分广阔,北达陕西南部,东至三峡,呈现了古蜀先民生活的足迹。大石文化遗迹的分布以成都平原最为集中,最为典型,类型也最为丰富。其类型,有列石,如新繁的飞来石,双流县的八阵图;有独石,如成都的天涯石、支机石等。从分布上看,独石主要集中在成都市区;而列石分布在市区以外的周边区域。

  特别提醒:读者朋友,如果您对成都这三块“神石”的来历有更科学、更准确的解释,请拨打本报热线86969114,我们将把您的见解推荐给相关研究单位,并对您的见解给予诚挚感谢。

  实习生宋力记者宋永坤文/图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