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引来洋凤凰压弯了梧桐树 乐凯柯达联姻谁拿下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 17:28 《数字商业时代》

  四年的利润下滑加上转型之困已将乐凯逼上代工之路,引来“洋凤凰”却压弯了梧桐树

  采访/撰文 方小雷

  为什么合资双方条约都这么好,现在看还是失败的?”长江商学院案例中心一位资深研究员在评价乐凯胶片(资讯 行情 论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凯胶片,600135)与美国
伊士曼柯达公司(以下简称“柯达”)合资近两年后的市场表现时,提出了疑问。他所指的显然是乐凯胶片最近的股市表现。6月25日,乐凯胶片(600135)报价3.67元,与3个月以前相比,这支国内仅存的感光行业内的民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跌幅已经超过40%,而流通市值则在短短一个月内蒸发了4个亿。

  对于这家合资已近两年、国内仅存的民族感光企业,业内普遍有此疑问。因为,乐凯胶片连续4年净利润下跌。2000年,乐凯的净利润一度达到两亿多元;到了2004年,净利润已经萎缩到7800万元。也就是说在4年时间里,乐凯的盈利能力下降了60%以上。而2003年10月与柯达的合资,并没有改变这一趋势。

  那么,让柯达成为第二大股东到底为乐凯带来了什么?事实上,由于柯达对技术的保守和普遍存在的中外摩擦,更成为对乐凯胶片不良业绩的一个不利的批注;更有传言四起,说联姻乐凯,柯达真正的目的是打击对手、“蚕食”乐凯、脱身转型具一石三鸟之功效……

  自乐凯柯达合资达成之日起,围绕在其周围的便是无休无止的质疑;被视为感光行业硕果仅存的民族品牌,乐凯柯达合资成功与否,似乎已经超出了纯粹商业的意义。

  合资真相

  时光回溯到20个月以前,2003年10月29日,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杜昌焘同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主席兼CEO邓凯达(Daniel Carp)正式签署了为期20年的合作协议。

  这在当时看来的确是一纸看上去“双赢”的协议:柯达以总额约为1亿美元的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集团手中持有的上市公司乐凯胶片(600135)20%的股份,从而可以更便捷地深入中国市场;同时由于柯达承诺不吸纳市场流通股,乐凯成功地坚持了“控股、保留品牌、拥有经营管理权”三项原则,从而保持了独立性。

  而同现场喜庆气氛并不和谐、也是杜昌焘和邓凯达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却是这次交易所涉及的乐凯胶片第二日的股价走势。合资当天,乐凯胶片股价下挫6%。在随后的日子里乐凯胶片的股价一直处于下滑通道中。

  乐凯胶片的股价走势证明,投资者是拿怀疑的眼光看待这场“越洋婚姻”的。也就在此前不久,乐凯和柯达这两家公司分别向外界披露,开始酝酿加大对数码技术的投入,在传统胶片市场增长缓慢的大环境下,双方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合作给彼此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机遇,当时似乎很难看到清晰的前景。

  2005年6月14日下午,乐凯集团办公大楼一楼一间标有“Kodak Office”的房间里,凌乱地堆放着英文图纸和资料,三五个外国人正在悠闲地喝着咖啡聊天。在这间办公室工作的外籍员工,正是柯达于2004年底派驻乐凯的特别工作小组,他们的任务就是履行柯达与乐凯的合约,就乐凯的TAC、AEC和东方线三期3个合资项目提供技术支援。

  按照协议,柯达公司无偿向乐凯公司提供其在汕头的一条完整乳剂、涂布生产线,并无偿出资6000万美元用于汕头生产线、乐凯公司TAC生产线以及涂布生产线的设备提升,使其产品质量达到柯达公司同类产品的水平。此外,柯达公司还需向乐凯公司转让其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彩卷、彩色相纸配方技术以及后续改进技术。

  毫无疑问,这对强化乐凯的胶片业务有相当大的帮助。因此在技术滞后的乐凯胶片数个生产线内部,从柯达特别工作小组进驻时起,快速消化、吸收柯达技术就宣传成为异常令人振奋的头等大事。

  但柯达是否如合约所写的那样,向乐凯提供了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生产线技术呢?乐凯是否真的得到了柯达的感光材料配方了呢?记者从乐凯胶片研发部首席专家王小纪那里得到的消息是,虽然柯达已经承诺要帮助乐凯在保定和汕头各建一条乳剂生产线,但这两条生产线将由柯达设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两条彩卷生产线改装,而这两条生产线属于数年前就被柯达淘汰停产的生产线,至于柯达设在美国的生产线,将搬迁到自己设在厦门的胶片工厂。据乐凯一位不愿具名的车间主任透露,2004年底柯达派驻的工作组进驻乐凯后,虽然对帮助和改善乐凯目前生产技术和销售管理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关于TAC、乳剂和涂布生产线等彩色胶卷核心技术,柯达还暂时没有透露给乐凯。

  在长江商学院案例中心蒋德嵩看来,乐凯与柯达的合作,现在看并没有问题,关键是随后的双方合作进程的磨合和利益冲突。在双方的合作中,柯达仅持有乐凯20%的股权,这可能会成为柯达向乐凯提供核心技术的障碍——在一个没有控股的合资企业中,柯达提供一流技术的“动力”并不充分。然而,如果没有提供核心的技术和设备,乐凯还是无药可救。

  “彩色胶卷属于高科技产品,技术开发、调试都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如果柯达不处于控股地位,是否会把最尖端的技术拿出来?如果不掌握尖端技术,乐凯会乐意吗?”乐凯胶片高级工程师、首席专家王小纪如此指出。

  事实上,柯达在去年就已明确表示,不再向传统胶片的研发投入资金。“这表明乐凯能够获得的最先进的技术,也就是柯达目前在传统胶片上达到的水准。”一位业界人士说,“更何况柯达并没有控股乐凯,恐怕柯达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将柯达胶片几十种原料配方完全告诉乐凯。”

  乐凯的迷途

  作为惟一的感光行业的民族品牌,乐凯胶片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极其诱人。在技术上,乐凯拥有当时国内最好的感光材料专家和研发队伍,中国感光行业惟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就在乐凯。

  然而,由于胶卷市场竞争激烈,加之数码相机的普及给传统胶片业带来的巨大冲击,近几年来,乐凯集团经营状况一直不能让人满意。乐凯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乐凯胶片(600135)的财报收入显示:2000年为2.1亿元,2001年1.39亿元,2002年1.24亿元。2003年,利润跌破1亿元,2004年为7803.58万元,今年一季度报告表明,乐凯主营收入和利润再次下滑。

  乐凯之所以能生存到今天,靠的是什么?一是相对便宜的价格,二是一定程度上民族品牌的感召力。目前来看,乐凯的低价,加上还算过得去的质量,短期之内还无失守之虞。

  继售价10元左右的“超金系列”后,乐凯将其新品“乐凯100+”、“乐凯200+”建议零售单价定在了14元至16元。但是,乐凯的低价大旗又能扛得了多久?

  一方面,在柯达及富士胶卷价格大幅走低以及水货泛滥的情况下,乐凯胶卷的市场空间已受到重压,不但业务增长为负值,其毛利率也由去年的40%降到现在的35%;另一方面,在柯达成功取得乐凯胶片20%股权后,双方如何协调彩卷业务一直备受业内人士关注。

  在传统胶片市场毛利率并不高,增长缓慢的前提下,乐凯胶片数度提出转型。2003年,乐凯修改经营范围,将信息影像材料加工用药液及相关化学品、彩扩设备、与银盐产品相关的数码影像材料的研制、生产、销售等业务纳入了主营范围,明确提出要进入数码技术领域。当时,乐凯另外一个惹人瞩目的举措是,公司聘任了以前负责乐凯数码分公司的李京源为总经理。

  今年2月,集团新董事长张建恒履新后,乐凯再度提出转型,宣布“进军”抗菌材料领域。目前,拥有院士工作部的乐凯集团研究院已经研发出一系列纳米银材料:纳米单质银、纳米有机载银、纳米无机载银、纳米氧化银。这些纳米材料由于颗粒小、浓度可调、稳定性和分散性能良好,因此将能大大提高胶片生产工艺水平。

  但因乐凯的技术实力,传统胶片和数码技术同时推进,显然颇为艰难;加上此时柯达的进入,未来的发展犹如于十字街头,是继续做大做强传统胶片市场,还是主营转投数码,对乐凯来说越来越难于抉择。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品牌和控制权的失去。据乐凯胶片研究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程师告诉记者,柯达目前提供给乐凯的保定生产线和汕头生产线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这两条生产线所生产的彩卷到时采用什么商标与品牌,按目前双方争论的结果,极有可能一部分用乐凯品牌,另一部分则用柯达的品牌。“如果是这样,合资后的乐凯将一步步沦为柯达的胶片代工厂。”这位工程师气愤地说。

  一位接近柯达的分析师也赞同那位工程师的观点,认为乐凯的品牌知名度并没有因为合资而得到提升,相反有下降的趋势,其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再这样下去,乐凯完全有可能成为柯达胶卷的代工厂。

  柯达有没有下一步?

  众所周知,中国的胶卷市场一直是柯达(黄色)、富士(绿色)、乐凯(红色)三分天下。柯达占四成,富士、乐凯各占两成,其他品牌合占两成。

  合资前,乐凯在“黄绿红大战”中所处的地位非常微妙。它既是中国感光材料业硕果仅存的民族品牌,也是平衡柯达、富士之争的重要力量。因此,柯达和富士均对其觊觎已久。合资以后,市场格局转变成为双雄争霸。柯达强化了自己在中国市场龙头老大的地位,以60%的市场份额傲视群雄,富士则处于更加被动和尴尬的境地。联姻了乐凯,柯达此举有打击对手、“蚕食”乐凯、脱身转型一石三鸟之功效。

  目前,柯达公司仅以4500万美元获得乐凯胶片13%的股权。按照协议,柯达还要以2500万美元现金加注乐凯胶片建设一条彩色胶卷和彩色相纸乳剂生产线。此后才能换取乐凯胶片另外7%的股权。

  柯达与乐凯的合作,许多方面仍让人充满疑点。最主要一条就是“柯达在获得乐凯20%的股份后,承诺不吸纳市场流通股”。但QFII的开通,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可以进入国内资本市场,也就是说柯达可以通过收购二级市场股份来达到控股目的。

  据了解,一般的国有股协议转让,都是价格略高于每股净资产,但柯达的这次出手则硬生生将价格提高到了近4倍。柯达花这么大的价钱,只是谋求一个不控股、不参与经营的地位。即使按照乐凯今年的经营规划,即全年5000万元的净利润,柯达按20%的股份分红,一年不过区区1000万元人民币,折合不足140万美元,这显然不是柯达所图。

  因此,看似昂贵的收购价换回了一个对柯达至关重要的条件:乐凯将不能再吸收任何外资。以1亿美元之功,既享有乐凯20%的股份,又能有效防止乐凯倒向富士的怀抱,柯达此举正所谓一箭双雕,虽然代价是昂贵了点。

  但有分析师指出,柯达进行此项重大投资的假设前提是:柯达没考虑全流通方案的近期实施,或者断定中国的全流通方案的施行至少在几年以后。而这几年,对柯达是至关重要的几年,柯达可以凭借与乐凯的合作将富士等对手赶出中国市场。相比中国的巨大市场,1亿美元又算什么?

  虽然柯达承诺不会吸收乐凯胶片流通股,但在全流通之后,柯达会不会通过“设一家中间公司以更低的价钱买进”,以至于谋求控股而完全掌控乐凯?

  记者通过有关资料查到,乐凯胶片总股本34200万股,其中国有股占21600万股(乐凯集团独家持有),流通股占12600万股,第2至第10大股东分别是柯达、银丰证券、许继电控设备公司等投资者。业内人士认为,如果QFII入市后,柯达及其他公司通过关联方式从其他股东手中零散吸入股份,最终让股份比例超过乐凯集团成为控股股东也完全有可能。

  相关评论:

  柯达式的和平演变下乐凯胶卷终将成为历史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乐凯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