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红芳发自上海
还是小男孩的时候,他在自家的农场中辨认树木的种类;长大后,他和一堆年轻人在大学里研究森林的意义;后来他顺利成为在美国拥有最大私人林地的国际纸业亚洲区总裁——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马百林来到上海,在中国的大商圈识别国际纸业发展的方向。正如马百林所言,森林、纸张对他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
寻找中国棋盘
国际纸业历来是个低调的公司。自从把亚洲区总部搬到上海之后,马百林开始接二连三地接受媒体采访,按他的说法是“有故事可以分享”,然而,目前国际纸业的故事大多来自国际市场,至于中国市场,马百林还在“寻找故事的框架”。
“目前,国际纸业有75%的业务在美国市场,下阶段公司希望能尝试做到平衡。”下一步,国际纸业将把市场五五对开,其中50%的市场在美国,50%分散在东欧、拉美和中国。较之以前,将有25%的市场从美国转向东欧、拉美和中国三个地区,而在这三者中,中国被视为重点,被其定义为“亚洲机器的发动机”。
“毫无疑问,我们正在提升中国市场的地位。”今后的几年,国际纸业将在中国市场投入将近20亿美元,并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在中国市场“跑马圈地”。
这20亿美元资金将投向何处?这成为了亚洲区总裁马百林的头等大事。于是,马百林带领他的团队把亚洲总部搬到了上海,上海总部将成为国际纸业在日本、韩国、泰国以及中国业务的中心。
“是的,我们来到了这里,我们正在观察。”国际纸业开始寻找方向。
1994年,国际纸业进入中国市场,此前其亚洲总部落户中国香港,现已逐渐形成了在中国市场的影响。“上海的投资环境更加适合国际纸业这一阶段的发展。”马百林毫不掩饰对上海的期望,“公司聘用3000多本地员工的工厂坐落上海,我们的管理团队同样需要来到这里。本地化的思路有助于国际纸业在中国市场寻找到更合适的合作伙伴。”
在全球市场,国际纸业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包括森林产品、纸产品、包装产品等,其中包装这一块分为工业包装和消费品包装。然而在中国市场,国际纸业大多业务集中在一个终端产品——消费品包装。“我们非常希望在中国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把国际纸业更多的产品,甚至是部分产业链转移到中国。”刚刚休假完毕投入工作的马百林忙得不可开交,现在他致力于寻找可以布下国际纸业三大块业务的中国棋盘。
“国内公司、跨国公司都将进入我们搜罗的视野,”马百林对于国际纸业在中国的棋盘定义得很开放,“目前所有人都在努力寻找,国际纸业不会轻易投入这几十亿美元。”他暗示国际纸业在中国将投入一枚“炸弹”。
对手利乐
在中国消费者眼里,提及消费品包装,总会同时想到来自瑞典的利乐公司。很显然,马百林不愿意提到利乐。
“对手?NO!两家公司不能称为对手。”在马百林看来,消费品包装业务是国际纸业大家族中的一小部分,国际纸业是利乐消费品包装的原材料供应商。
由于最近公布的“禁鲜令”,这两家包材公司正打得火热。两家公司在国内包材市场各自为阵,国际纸业主要为生产巴氏奶企业提供包装,而利乐是常温奶乳品企业阵营的包材供应商。然而,一份《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下称《指南》)浮出水面,激化了两家企业的市场大战。《指南》指出:只要经过任何一种加工处理就失去了生鲜的意义,即使是低温处理的巴氏杀菌奶也不能在包装上标注“新鲜”一词。这就使得原先以巴氏奶企业为主要客户的国际纸业面临失“鲜”危机。
于是,以国际纸业为阵营的“保鲜派”一方面强力争取有关部门修改实施指南;另一方面,从去年开始,国际纸业相继与新希望、光明、燕搪、三元等乳业企业缔结策略合作以形成“鲜奶联盟”,以稳固巴氏奶乳品企业阵营。目前,国际纸业在华东、华北、华西、华南四个区域已经敲定了新的战略盟友,6月,国际纸业旗下的上海国际纸业与三鹿乳业签署的鲜奶联盟战略计划,再次完善其“鲜奶联盟的布局”。
业界认为,国际纸业亚洲区总部迁往上海后将更大力度扶植“新鲜奶阵营”。
最近,国际纸业美国总部发布预警:在能源、木材成本上涨的情况下,纸制品和包装产品销量下滑。全球纸业遭遇着成本上涨的压力。“从集团到世界各地工厂,包括中国工厂,公司试图在每个环节中节约成本。”马百林的决心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