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医药业 > 正文
 

中国民营医院难破困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 03:13 第一财经日报

  美中互利国际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罗伯塔·利普森:

  中国民营医院难破困局

  本报记者 章轲 发自北京

  “民营医院可以成为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催化剂,但民营化并不能解决现有医疗体制下的所有问题。”日前,美国商务部与中国联委会卫生小组顾问、美中互利国际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罗伯塔·利普森(RobertaLipson)对记者表示,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投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但挑战与机会是相辅相成的。民营化要成功,政府的政策支持是不可缺少的。

  在过去的3年中,罗伯塔·利普森一直负责美中商会《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中有关卫生和卫生服务部分的撰述,并经常就中国的卫生事业相关问题发表演讲。她在昨天参加中国卫生部、商务部和美国商务部、卫生与人类服务部联合举办的“中美卫生保健论坛”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第一财经日报》:你如何评价近年来中国医疗领域对外开放的成效?

  利普森:我个人认为,中国的一系列改革在卫生领域增加了外资投资的机会,改革已经成为民资和外资进入医疗领域的催化剂。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目前民营资本和外资对医疗卫生投资兴趣空前高涨,普遍认为加入WTO后中国医疗领域的投资环境总体上会得到较大的改善。

  《第一财经日报》:国家卫生部已经明确表示,今后几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发展民营医疗服务,促进服务竞争和多样化,并引入外资,发展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在你看来,民营资本和外资投资现有的医院,存在哪些方面的挑战?

  利普森:根据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国家财力和目前公立医院的实际状况,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依据以往的经验,中国医疗机构吸引民资或外资的资本和技术有4种可用方法:允许现有医院不同程度委托管理(公立或私立的伙伴);医院经营管理权全部外包;现有医院民营化——股份制改革;民营或外资投资开设新的医院。

  在这个过程中,要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要明晰产权,医疗机构的管理者也需要丰富的独立治理经验和社会责任感的理念,政府部门也需要加紧推进标准体系认证进程。具体来说,民营医院面临着几个方面的挑战:需要克服根深蒂固的陈旧服务观念,将患者放在首位;需要负担大批员工包括离退休人员的福利;缺乏可靠的融资渠道;缺乏本地管理人才;缺乏将现代管理方法与固有的文化融合的经验;投资者也面临着人力资源匮乏的挑战。

  在我看来,这项改革还面临着“人”的问题,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如果仍然采用原来的领导班子,变化何来?如果启用新的领导班子——专业人才从何而来?最近,国家又出台了有关政策,对于民营医院使用院外专家进行了限制,禁止多地点执业的政策环境,限制了新的民营医院配备和加强医疗队伍的能力。

  而对贷款额度的限制,也增加了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的复杂程度。税收机制方面,在分类管理前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征收营业收入3%的卫生管理费,而现在征收5%的营业税,同时卫生部门加收1%的地段防保费。营业收入优惠期限仅为3年,增资后也没有税收减免优惠。而医疗机构的治理机制也存在着外部方面的挑战,比如,外资医院要受到部级、省市区及地方的各级卫生行政和职能监督部门的领导,相互间的关系较模糊不清。

  《第一财经日报》:那么,你认为该如何从政策上实现民营医疗机构改革的突破呢?

  利普森:政府要为民营医院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如在增加资本和贷款额度等方面进行政策放开。政府应该提供多种融资方案,包括免税债券、补贴贷款、贷款担保等。要增加投资激励,延长营业税优惠期。要作出合法使用院外会诊和兼职专家的法律规定。应当允许合乎规定的医疗机构开设分支机构,不限制外方股权比例在70%以内。

  此外,政府应当要求公立和民营医院都建立清晰的独立治理机制,鼓励商业保险的开发,允许将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补充保险结合,或允许个人补充政府保险以便有机会获得更高价位的服务。多样的报销模式可以允许民营医院财务运作更健康,可以有更多机会引进管理人才,从而最终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