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地产大亨施永青一亿港元创办免费日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0日 19:06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丁凯 北京报道

  2005年6月27日,中原集团董事局主席施永青在香港宣布,将以个人名义出资1亿港元在港创办免费日报《AM730》,新报纸将于今年第四季度面世。

  “我办报纸跟地产没有关系,这将是一张独立的报纸,而不是中原的喉舌。”施永
青告诉本报记者,“我是一个商人,所以(办报)最主要的原因是觉得这条路走得通,有钱赚。当然,我也想通过办报让年轻人养成看报的习惯,让他们看到香港的希望,看到还有什么路可以走,有什么角色可以扮演,有什么能力可以发挥。”

  辨症施治

  施永青为新报纸取名《AM730》,意即“清早7点半”,报纸将有40-50个版面,内容涵盖国内、国际新闻,同时侧重体育和娱乐报道。《AM730》将考虑在港九铁路、轮渡码头、大厦、写字楼和地铁门口免费发放。

  对于新报纸的策略安排,施永青是在多年观察香港报纸之后“辨症施治”。

  针对香港现有报纸出现的读者群老化现象,《AM730》的目标读者锁定已经开始工作的年轻人。中国人习惯说上午7点半,而原本英文的表达方式是“7:30 a.m.”。施永青把二者结合,并表示会更多采用网络上的流行语汇,以此增加对年轻人的亲和力。“我们的报纸要年轻化,年轻人还有很长的生命要度过,早上7点30就是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朝气蓬勃,有生命力。”

  施永青选择年轻读者,也是认为他们充满希望。“回归之后香港有些人对中国共产党是有些担心的。很多香港媒体利用这种情绪总是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好像是为人民争取些福利啊自由啊,结果演变成单纯地指出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叫人家小心这个小心那个。另外受西方媒体影响,总是觉得新闻就是坏消息。香港很多报纸现在都是说什么已死,什么已亡,什么都没有希望,年轻人怎么可以没有希望呢?”

  免费报纸的经济命脉完全维系在广告收入上,施永青强调,他的报纸版面面积为香港普通报纸的一半,而且翻开任何两个版,都会有内容而不会被广告占据。施永青认为,对于打广告的公司来讲,广告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告被人看见的机会有多大。“现在一些报纸广告很多,但是读者一看,那一叠都是广告,于是看也不看就放到一边了。”

  “苹果日报出现后,香港的传媒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先不说他的政治立场,主要是他是大规模专业地去经营的,”施永青说。这种变化在他看来,意味着一场正在进行的淘汰:“由于香港以前的报纸都是小本经营,最近几年倒闭了很多,比如华侨日报、天天日报、快报,也有些报纸如晨报、星报都有压力,盈利不高。我知道这个淘汰还没有完成,一家报纸倒闭了,我可以去抢他的读者。”

  内容至上与“马后炮”管理

  淘汰尚未完成,利益格局有待重新划分,竞争就在所难免。施永青透露,在知悉了他办报的打算之后,《星岛日报》报业集团也已经着手创办免费报纸,并且仰仗其现有平台,动作比施永青还要快。

  而施永青心头最重要的超越对象,是《都市日报》,香港迄今规模最大的免费报纸。施永青将《AM730》最初的发行量设定为12万-15万份,最终达到超过30万份的规模,与《都市日报》等量齐观。

  施永青深信,读者并不会因为报纸免费,就多读一份,因此决定在内容上创造自己的优势。“《都市日报》创刊14个月就赚钱的原因是他是当时惟一的这么大规模的免费报纸。以前《都市日报》在内容上投入不多,编采人员也不多。好多资料是拿路透社、新华社的消息,写一点上去就算了,现在有数张免费报纸出现,在内容上的竞争将会加剧。所以我们内容上投资一定要加强。”

  除了投资,施永青还拉来《都市日报》的不少员工,有管理者,也有采编人员。施永青说:“我用人不是精挑细选,机缘巧合就用了。关键就是要一路做一路学。如果一个人不是全心全意的话,有再大本领也没有用。我们是用团队,不是用个人。”目前新报纸的董事会有6名成员,其中3人自《都市日报》创刊之初就参与工作,目睹其成长,另外三人包括施永青和来自中原集团的财务和行政工作的管理者。而施永青虽然担任董事会主席,但是并无具体行政职务。

  “他们连椅子也没有给我留一张。”施永青笑言,“他们只是在报纸的方向上面,一些重大策略上跟我商量一下,有时候甚至不商量也可以。我这个人管理上是放马后炮的,看到了问题才提出来,我不会想办法去防止犯错误,我相信在犯错的过程中我们才会学到东西,我不会做一万件事情去防范万一,我就让他们去尝试,总结经验就可以了。”

  一亿港元的办报“实验”

  关心施永青办报的,除了香港和海外媒体,还有国内地产界。施永青曾于1978年与好友王文彦共同出资组建中原地产,经过25年发展,中原地产从一间两人合用一张办公桌的小公司成长为国内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房地产代理企业集团之一。旗下8000多名员工中,有4000多名在内地,2004年全年收入超过7亿元。

  曾经提出“专注才有力量”的施永青分心办报,这看来似乎并不专注。你可以认为他是“心血来潮”,因为他自己也承认“三个月前才有的这个想法”。然而施永青可能不尽同意这种看法,他向记者强调,他对媒体的专注由来已久。“我对香港的传媒一路都很关心。我为几家报纸撰写专栏文章,在电台也做过节目。”

  2002年,《都市日报》在香港创刊。其管理者曾向施永青了解市场情况,征询意见。施永青的办报理想也与《都市日报》有着很深的渊源。“后来我发现他们的广告费比其他报纸都高而且没有折扣,我觉得他们做得一定不错。”

  施永青的这次思考和选择,很像当年中原地产创办之初的情况。70年代末,香港不少公司打着房地产代理的旗号参与炒房,而施永青认为,代理行的客户希望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如果代理行也参与炒房,就直接与客户形成了利益冲突,于是他为中原选择了纯粹做代理的道路,并在第一个月就开始赚钱。现在,施永青认为,免费报纸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因为它避免了报纸与读者的利益冲突:“报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广告,而广告的收入依靠报纸的读者群。报纸的一个价值来源于他的读者,因此就不应该收读者的钱了。”施永青说:“我觉得免费报纸是未来的一种趋势。国外也有这个情况,免费报纸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有些地方甚至占到30%-40%。”

  这个理想将花费施永青个人1亿港元,这笔钱在他个人财富中占多大比重,施没有透露。施永青与王文彦各拥有中原集团45%的股份,而后者因与施在公司管理方面意见不和,于1992年退出公司管理。施永青在200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实我们这几年,光是股息就分给他(王)超过两亿(港元)。”1亿港元对一直掌舵中原的施永青权重几何,由此可粗略估计。

  而施永青更为看重的,似乎是一次实践办报理想的机会:“我不是个很有钱的人,一亿对我来说也是很大一笔钱。但是我的员工会有薪水拿,租用别人的物业,业主会有收入。即便最全赔了也无所谓,毕竟我做了一次尝试。”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