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北京下半年土地供应面临井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8日 15:45 第一财经日报

  住宅用地超过1600公顷,商业服务供地超过500公顷,占年度计划九成以上

  本报记者 林明 发自北京

  如果要完成今年首度出台的供地计划,则还需供应超过1600公顷的住宅用地,占据年度供应计划的九成以上,未来平均每个月供地将超过250公顷,相对集中的供应对于市场接纳
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今年5月出台的北京首个土地供应计划中,2005年住宅商品房供地1750公顷,商业服务供地550公顷,在已经过去的上半年土地实际供应中,根据北京市建委和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市新增供应住宅用地218公顷,其中,出让住宅用地147.69公顷,划拨住宅用地70.3公顷。

  而在北京土地储备官方网站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住宅及配套供地以公开方式出让的不到100公顷,商业供地不到50公顷,这意味着北京如果按计划完成供地量,下半年将迎来土地供应高峰,其中住宅用地超过1500公顷,而商业供地则超过500公顷,占年度计划的九成左右。数字之惑

  根据北京上半年已经供应的经营性土地情况来看,住宅及相关共建、配套用地共计挂牌出让12幅,成交土地面积约达45公顷,如果加上已经挂牌、在今年7月中旬开始竞价的住宅土地项目共计53公顷,北京今年以来住宅供地总量不超过100公顷,这意味这在未来的下半年内,北京住宅用地面临井喷。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要完成今年首度出台的供地计划,则还需供应超过1600公顷的住宅用地,占据年度供应计划的九成以上,未来平均每个月供地将超过250公顷,相对集中的供应对于市场接纳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同时,北京上半年成交纯商业用地计达7幅,总供地面积达到18.3公顷,如果加上尚未成交的2幅商业地块约万余平方米,商业用地供应总量不超过20公顷,这与商服用地550公顷的年度供应计划同样形成了巨大落差,下半年同样有更为巨大的供应压力,能否按计划完成供应,市场消化能力如何,计划是否会有调整?这些都在下半年北京的土地市场中形成了巨大疑问。

  很难想象,这些占据总量九成以上的土地将集中在半年内入市供应。据北京土地供应市场内部知情人士透露,5月以来,出台的系列房地产系列调控新政策,的确打乱了北京刚布局完成的土地供应节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计划就一定面临调整。

  据了解,北京相关部门已经加大了土地供应的规模和幅度,例如7月18日开始竞价、已经上网挂牌的海淀区清河镇住宅及配套项目总供地达到了45万平方米,竞拍起价接近17亿元,此外,包括大兴新城、黄村卫星城北区的超级地块项目也在抓紧运作,以期近期进入市场。下半年形成供应高峰,已经不可避免,但是否能完成计划中的规模,会否进行调整,目前仍无法预知。量力而行的拿地策略

  5月份以来,随着国家七部委联合发文稳定住宅房价的精神在北京实施,市场观望气氛日渐浓厚,很多开发商明显感受到销售压力以及对市场持币观望的无奈,由此不少开发商收缩战线,调整战略和开发节奏,为了不使企业开发项目资金链过于紧绷,纷纷表示暂不拿地或推迟拿地。业内人士认为,这对于下半年即将集中供应的土地市场而言,不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在记者采访的北京综合型一线开发商中,大部分对下半年的拿地计划表现出了谨慎态度,有不少企业内部调整了拿地计划,由于未来大部分土地供应偏重于周边地区,对于一些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土地项目,仍有一定的吸引力。

  北京顺驰置地董事长荆宏告诉记者,新政策调控使得目前房地产企业面临调整战略、战术的阶段,这是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的客观现实,然而企业内部的节奏调整并非意味着不拿地,相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于周边一些有潜力的土地项目,仍会保持拿地的热情。

  荆宏不认为调控就一定导致土地供应乏人问津,就北京而言,开发企业众多,行业分散度较高,尤其是周边地区同样分布着许多开发商,这些企业对周边土地供应形成了足够的消化能力,由于对当地市场熟悉,它们可以以合理的土地成本价格参与开发项目。就目前而言,市场是考验每个企业对未来形势的一种判断,合理避开风险,发挥优势,是房企保持长期发展运作的关键。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北京阳光100常务副总经理范小冲。范小冲认为,在目前背景下,对大开发商而言反而是一次较好扩大市场的机会,关键是要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由于房地产企业普遍受到资金压力,在拿地环节上,就不会出现各路资本竞相争夺的画面,土地价格也会回复到合理水平,对于稳定市场整体走势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阳光100的大盘开发理念基本代表了北京本地大部分房企的取向。范小冲表示,在拥有相对成熟交通配套或者发展潜力的周边地区以及市中心区域,是阳光100未来拿地的一个标准,这些地块未来也将可能是市场需求的一个热点。

  对于相对集中的土地供应,范小冲分析认为,这不会对目前房地产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因为目前北京一个项目从拿地到进入市场销售,一般周期在18个月左右,至少一年,有很多项目甚至有2年时间周期,加上部分项目分几期开发,因此集中供地不会对未来的市场房价形成明显的冲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