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航空业 > 正文
 

庆祝民航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一周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 16:34 中国民航新闻信息网

  今天,上一轮民航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已整整一周年。2004年7月8日,民航总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在兰州举行仪式,民航总局将甘肃省内四个机场移交甘肃省人民政府管理,标志着国务院2002年6号文件规定的民航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这是继1980年民航改变原来隶属于军队的领导体制、走企业化道路,1987年民航实行航空公司与机场分立、组建国有骨干航空公司后,民航进行的又一轮重大体制改革,也是新
中国民航成立以来最彻底、最深刻的一次改革,是民航行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众所周知,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民航长期以来一直实行政企合一、高度集中的军事化、半军事化管理体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航全行业认真贯彻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推进民航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民航业的长足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有的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已难以适应民航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2002年初,在长期酝酿和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改革民航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民航上下的共同努力,到2004年7月,国务院2002年6号文件确定民航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全部顺利完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民航发展需要相适应,符合民航行业发展规律并与国际接轨的新型民航管理体制基本确立。

  ———航空运输公司与服务保障企业完成联合重组。原民航总局直属的九家航空公司和四家服务保障企业联合重组为六个集团公司,于2002年10月11日挂牌成立,资产、人员由民航总局移交国资委管理。各集团内部改革重组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三个航空运输集团公司顺利实现了主业一体化。

  ———机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根据6号文件规定,除北京首都机场和西藏自治区内机场外,其他省(区、市)原由民航总局直接管理的90个机场的国有资产和人员平稳移交地方政府管理。

  ———民航行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经过改革,建立了以民航总局—7个地区管理局—26个省(区、市)航空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为主体的政企分开、垂直领导的民航行政管理体制。民航总局、地区管理局及其派出机构转变职能,将主要职责定位于民用航空的安全管理、市场管理、宏观调控、空中交通管理和对外关系五个方面。

  ——空中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形成了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7个地区管理局空中交通管理局—32个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站)为一体的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体系。

  ———空中警察队伍组建完成并于2003年底上岗值勤。

  ——航空运价改革方案于2004年颁布实施。

  改革为民航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成效已逐步显现:

  全行业安全综合保证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后的民航总局、地区管理局和新成立的省(区、市)监管办加大了对航空公司、机场的监管力度,重点加强了对民航活动的现场监督检查,指导督促航空公司、机场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三个航空运输集团公司统一安全标准,统一运行指挥,整合安全资源,巩固了安全保障基础。各省(区、市)政府也明确责任,加强了对移交机场的安全管理。从2002年5月到2004年11月,全行业累计安全飞行超过500万运输飞行小时,创造了历史上最长的安全周期。

  民航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企业规模扩大,实力增强。通过改革重组,航空运输和服务保障集团公司资源配置趋于合理,资产结构得到改善,降低了经营成本,壮大了企业规模,抗御风险的能力明显提高。2003年,在遭受非典的严重打击下,民航全行业安然渡过难关。2004年,全行业实现了历史上最好的盈利。

  民航企业结构得到优化,航空运输市场秩序趋于规范。联合重组减少了市场主体,形成了以三个航空运输集团公司为主,包括海航、上航、深航等航空公司的运输市场主体结构,较为适应我国目前航空运输的发展和市场需要,市场竞争行为得以规范。

  政府行业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改革后的民航总局、地区管理局、省(区、市)监管办作为政府行业管理机构,将民航企业、机场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交国资委和地方政府,专心致力于行使行业管理职能,创新行业管理理念,依法行政,健全行业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检查监督,为民航行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民航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机场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后,各省(区、市)政府把民航业发展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计划,统筹安排,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民航改革也为民营资本和外资投资航空公司、机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航空运输实现快速增长。2002年,民航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6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8594万人、货邮运输量202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6.8%、14.2%、18.2%,2003年在遭受非典严重冲击下,三项指标仍比2002年增长3.6%、1.9%、8.4%。2004年,三项指标分别为231亿吨公里、1.2亿人次、277万吨,比2003年增长35%、38%、36%,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各缔约国的排名由2002年的第五位上升为第三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航大国。

  民航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改革民航管理体制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民航体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民航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我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的必由之路。民航改革的成功不仅为民航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丰富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传统垄断行业改革的实践,对其他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此,我们要向为民航改革的顺利完成作出贡献的全体民航行业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民航改革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务院2002年6号文件规定的民航改革任务已经完成,但发展没有止境,改革也没有终点。当前,民航业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影响民航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新的体制下已开始显现,新的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刚刚确立,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巩固。民航行业全体职工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部署,继续深化民航改革,不断完善民航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首先,我们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在全面总结上一轮民航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现民航强国的目标要求,研究制定深化民航改革的总体思路。其次,要以民航总局党委关于行业发展的“八个”新的思路为指导,进一步转变行业监管职能,调整改革行业监管政策,建立完善与新的民航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行业监管政策法规体系。第三,继续推进民航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民航企业制度,优化企业结构,提高民航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民航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第四,加速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平公正的航空市场体系建立的步伐,理顺民航企业之间的关系,维护民航行业的系统性,建设和谐民航。第五,按照建设“五种”政府理念的要求,完善行业监管体制,提高行业监管效率和水平。

  回顾过去,民航改革波澜壮阔,成绩斐然;展望未来,深化改革目标明确,任重道远。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新的起点上,开拓进取,大胆实践,不断深化完善民航改革,为民航业的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加速实现民航强国的目标,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来源:中国民航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