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本期话题:乳业市场格局面临洗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 11:28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记者 吴涛今年对于乳品行业而言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光明“回产奶”事件、维他奶使用变质原料事件等,接连挑战中国消费者脆弱的神经,消费者对一些“触雷”的乳业品牌的信任度正向谷底下滑。一时之间,全国各地的雀巢奶粉、光明牛奶面临着下架退货的尴尬处境,显赫一时的乳业品牌陷入了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信任危机。而伊利、蒙牛、光明、雀巢等乳品企业围绕着发展与救赎所展开的新一轮市场博弈,使整个乳品行业暗流涌动,乳业市场格局将面临新的洗牌。

  伊利:收购扩军图谋世界乳业20强

  作为号称中国本土乳业老大的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利公司),今年频繁祭出收购利器,其市场举动令业界注目。在经历了前董事长郑俊怀等高管层挪用资金风波之后,伊利公司似乎恢复了元气,开始大刀阔斧地收编扩军。今年3月初,伊利公司斥资2.5亿元,收购了内蒙古第三大乳业品牌牛妈妈乳业30%的股份,兴建了年产30万吨的大型液态奶基地,对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蒙牛公司)形成了有力的市场积压。而在今年6月20日伊利公司召开的2004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司现任总裁潘刚当选为新任董事长,同时,伊利公司今年12.8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获得批准,该计划中有8.5个亿将投向公司液态奶和乳饮料业务,而该业务将是伊利今后的主攻方向。就在近日,有业内知情人士透露,伊利公司已经与福建长富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长富乳业)达成基本共识,签署了谈判备忘录,伊利公司将投资收购长富乳业20%的股份,成为长富乳业的第一大股东,取得相对控股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长富乳业地处奶源紧缺的南方,而伊利公司在南方没有奶源基地从而导致产品运输成本过高,伊利收购长富乳业并借机掌控南方奶源基地,就可以在华南、华东的乳业市场占据更大的主动权。对于伊利公司而言,无论是对其全国乳业市场版图的战略布局,还是实现“进入世界乳业20强”的豪言壮语,收购长富乳业都是重要的一步棋。

  蒙牛:资本运作演绎“乳业神话”

  当年,牛根生出走伊利,另立门户创建蒙牛公司,白手起家,从1999年创立至今,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爬上国内乳业三大巨头的宝座,甚至一度危及到伊利行业老大的地位,演绎了中国版的“乳业神话”。2002年12月,摩根斯坦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等全球知名的投资机构共同向蒙牛注资2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6亿元),参股比例超过32%。国际财团此次注资是蒙牛准备上市、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为蒙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而蒙牛显然尝到了利用国际资本的甜头,一直以来努力谋求在海外上市,2004年6月蒙牛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更是为其实现超常规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融资机会和充足的资金保证。用蒙牛董事长牛根生的话说,“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是花全球股民的钱,来做中国乳业的事”。而蒙牛接下来将会有什么样的资本运作举动,实现牛根生提出的“用5到1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乳业领导者”的远大目标,让我们拭目以待。

  光明:遭遇品牌危机展开自我救赎

  今年6月初,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光明乳业)在郑州的分公司———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被媒体曝光将过期变质的牛奶回炉再生产,一时之间在乳业市场掀起轩然大波。而在6月中旬,光明乳业又相继在杭州、上海被曝“早产奶”,“光明”品牌遭遇重创。据记者了解,光明问题奶事件曝光之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光明乳业的市值缩水近1.5亿元,每股价格从4.83元跌到4.17元。与此同时,“光明”品牌正在经历一场信任危机。据新浪网上调查,有超过8成的网友表示今后不会购买光明牛奶。来自市场的信息显示,光明牛奶近期在上海、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的销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三、四成。而记者近日在广州万佳、好又多等大型卖场观察到,尽管光明牛奶以优惠价格促销,但是仍然少有顾客问津。这场品牌危机显然已经危及到了光明乳业的生存,为保住“光明”品牌,光明乳业展开了一系列的自救行动。郑州光明“回产奶”事件发生后,光明乳业高层马上赶赴郑州处理善后事宜,不久郑州光明山盟总经理等管理层即被免职。同时,光明乳业通过全国主要的新闻媒体发布声明,试图挽救“光明”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岌岌可危的地位。光明乳业的自我救赎行动能否保住“光明”这一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品牌,还有待于市场的检验和消费者的认知。

  雀巢:洋品牌再遭沉重打击

  仿佛一场梦,达能、子母奶等外资品牌败走中国乳业市场的身影尚未走远,今年5月,知名外资品牌“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又因碘超标被列入黑名单,洋品牌在中国乳业市场再次遭遇沉重打击。消息传出后,雀巢的高端奶粉市场迅速在短时间内被其他品牌占领,虽然雀巢在国内部分地区作出全线产品降价的举动,但仍然不能抑制旗下奶粉销量在全国市场的大幅下跌。“雀巢”出事,无疑给国产乳品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三鹿、三元、新希望等二线国产乳业品牌趁机瓜分蚕食“雀巢”等洋品牌的市场份额,壮大自身力量,中国乳业市场格局也势必为之改写。(观宇/编制)(来源:金羊网)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