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7月前后,西北、西南部分景区再次群体上调门票价格,平均涨幅在50%以上,涨价最多的更高达200%!
从5月1日至7月初,连续3个月,国内掀起三波景区门票上涨热潮。先是少林寺等自5月1日起涨价,再是6月1日起黄山、丹霞山、南华寺再涨,接着又是7月1日前后西部地区多处景点门票价格升级。据旅行社人士透露,此次暑期游前突击涨价并未事先告知,让广东地区
旅行社措手不及,只得临时调价,引起部分游客不满。
虽然国家对重点景区经营权出售已几番发令禁止,然而景区开发投资多、风险大、回收周期长,地方政府难以负担,多只能采取市场化操作引资开发。为吸引投资保障出资者可观的收益,政府部门常常选择提价的做法。景区门票价格由所辖地物价部门管辖,一个县市的一纸调价令便足以让全国游客埋单,将涨价转嫁至旅行社和游客身上。
旅行社如果不能选择放弃涨价景点,通常会以如下方式应对:(1)再次转嫁给游客,或者部分转嫁给游客,但是广东地区旅行社多,同行间竞争激烈,因而市场对于价格相当敏感,没有旅行社愿意轻易提价,将门票上涨的价格直接打入产品让游客买单,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2)调整产品组合,例如调整参观景点、调整住宿酒店等,降低成本价格。这种隐性的操作不易被察觉,而且旅行社极易操作,短期内即可实现,然而无疑将降低旅游产品的性价比。(3)进一步做大市场,以规模效益弥补损失。比如可以和航空公司谈判长期包位,与景区酒店签订代销协议等,虽然这种操作周期长,难以迅速应对突然而至的门票上涨,却是根本性解决问题的良方。不过只有资金雄厚的大旅行社才有资格玩这一游戏,中小型旅行社只能做第二手批发商。无论哪种方式都将增大旅行社的市场风险。可以说旅行社被迫接揽了门票上涨的大部分风险。
业内人士透露,广东旅行社行业的净利润7%至8%,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此类推,即便以10%的净利润计算,如果丹霞山门票上涨50元,相当于挤掉了478元报价的所有利润,旅行社利益何在?再次向游客转嫁门票上涨的费用,是旅行社不得以而为之的最后一招。
对于游客而言,门票上涨对自助游影响最大,这部分游客不得不直接承担所有涨价费用。而参团游客负担的费用一般相对较少。如果门票涨价幅度过大,会导致相当的客人流失,特别是散客的流失。
旅行社和游客几乎都不愿景区门票上涨,对于当地而言,上调门票的做法立竿见影,景区所在地政府部门或者开发商无疑悉数希望通过门票快速获益,但这些愿望逼迫下的一些景区门票上涨有违市场原则,如同杀鸡取卵。
不可否认,在游客和地方利益之间似乎有着难以协调的矛盾。而地方物价管理部门一般都会站在当地角度决策,极易使旅行社和游客利益受损。因而国家应该有一个制约机制,来规范景区盲目跟风涨价的随意性,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编辑:栾春晖)(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