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汇丰已经爱莫能助 平安收购广发行事件惊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 14:14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因与交行签订了排他性协议,汇丰将难以收购内地其他银行。失去了汇丰的支持,平安收购广发行的谋划充满了变数

  陈玉强/文

  7月5日,平安银行将在上海挂牌。平安银行总行由福建“迁都”上海已是板上钉钉,
然而平安谋求收购广发行一事,却由于汇丰爱莫能助,而出现了变数。

  汇丰目前是平安的单一最大股东,如果平安像两年前收购福建亚洲银行(平安银行前身)一样携手汇丰共同收购广东发展银行(下称广发行),那么平安收广发行将会增加胜算的筹码。然而,据本刊了解,2004年8月汇丰参股交行后,与交行签订了排他性协议,汇丰将不会收购国内其他银行。失去了汇丰支持的平安,其收购广发行的谋划充满了变数。种种迹象表明,平安的收购行为,极可能是“一个人的战斗”,不但广发行淡然对之,就是平安自己也开始谋划退路,称要“两条腿”走路。

  汇丰爱莫能助

  5月9日,汇丰耗资81.04亿港元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手中溢价收购平安9.91%的股份(6.1亿股),汇丰增持平安保险(资讯 行情 论坛)股份后,持有平安19.90%的股份,进一步巩固了其单一最大股东的地位。而差不多同时,又爆出平安与广发行的“恋情”,一时猜疑四起,甚至有消息认为,汇丰增持平安,旨在携手平安收购广发行。

  然而,据本刊了解,目前汇丰不可能联手平安收购广发行,因为汇丰银行与交行签有排他性协议,汇丰承诺不再入股国内其他银行。

  近期在香港上市的交行,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披露,2004年8月汇丰入股交行后,汇丰与交行约定,在截至2009年8月17日止的期间内,汇丰不得收购或要约收购交行任何直接重大竞争对手超过5%的任何股本证券或可转为该等证券的任何证券。

  2003年12月,汇丰与平安联手收购福建亚洲银行,发生在汇丰与交行约定之前,不受约定限制。

  汇丰的高层也表态,参股交行后,汇丰无意再收购国内其他商业银行。汇丰亚太区一位高层向本刊透露,汇丰不会违法进行同业竞争。

  目前广发行正在进行财务重组,按国内其他行的惯例,财务重组后,一般会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广发行行长张光华对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颇感兴趣。他表示,2005年银行业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参股,借此加快自身公司治理机制改革的做法,将会在中资银行中进一步扩大。因为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在资本层面的合作可以推进双方在业务和技术层面的合作。

  或许是因为在收购广发行问题上,失去了汇丰的支持,平安亦感到心虚,开始寻找替补方案。有消息称,除谋求收购广发行外,平安还正在与央行谈判收购邮政储蓄银行,希望“两条腿”中至少一条腿能走路。

  平安银行困局

  由保险为起点,走向金融集团,平安算是国内第一家,而平安银行则是中国保险集团下的第一家银行。日前,平安银行总行从福建迁往上海的准备工作接近尾声。6月28日,平安集团品牌宣传部有关人士向本刊透露,平安银行“迁都”已获监管部门批准,总行将于7月5日在上海挂牌。

  遮在平安银行头上的盖头终于被揭开了。平安集团有意做大平安银行的意图是很明显的,此次谋求收购广发行的全国(行情 论坛)牌照,即是一个例证。

  虽然汇丰助平安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使平安集团首次拥有了银行牌照,并将其更名为平安银行。然而汇丰参股交行,不仅使其在平安收购广发行问题上袖手旁观,而且亦为平安银行的业务发展和收购扩张带来了负面影响。

  2003年12月29日,平安集团旗下公司平安信托和汇丰银行联合收购福建亚洲银行。  

  根据收购协议,汇丰银行收购福建亚洲银行50%的股权,平安信托将收购余下的50%的股权,并向福建亚洲银行再注入2300万美元,从而使注入资金总额增至5000万美元,而汇丰银行在福建亚洲银行中所持有的股权将因此稀释至27%,平安信托则持股73%。

  福建亚洲银行原是合资银行,而平安银行中汇丰持股27%,也属于合资银行。按照规定,在2006年年末政府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国内银行业务前,平安银行必须遵循有关对合资银行业务的限制,只能展开外汇业务。

  汇丰之所以与平安联手收购福建亚洲银行,看重的就是平安的客户,欲借收购福建亚洲银行,双方合作信用卡业务。然而,平安银行“先天不足”,对汇丰而言,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壳,不但规模小,而且是合资银行,开展业务面临诸多限制。在2006年中国银行业务全面对外开放之前,汇丰必须抢占先机。在花旗参股浦发行而介入信用卡业务的背景下,汇丰已经没有耐心等待平安银行慢慢长大。汇丰已经迫不及待。

  事实上,汇丰也没有死守在平安这棵树上。2004年8月,汇丰入股交行,并承诺不再收购国内其他银行。汇丰的战略调整使平安银行在未来的收购扩张中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汇丰入股交行两个月后,迅速与交行合作成立了交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并谋求将该中心升级为合资信用卡公司。交行的《招股说明书》披露,一旦中国法律允许,该合资信用卡公司将在60天内申请建立。而此前,央行支付司副司长谢众透露,2005年,合资信用卡公司有望获得政策允许。截止到2005年4月30日,交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已发行了2.6万张信用卡,并谋求在未来几年内坐上国内信用卡发行量的“头把交椅”。

  交行的《招股说明书》披露,汇丰与交行在信用卡业务上,也有排他性协议。根据协议,汇丰银行不得设立任何全资子公司在中国开展信用卡业务,亦不得就在中国开展信用卡业务而与其他任何人就信用卡业务的任何方面进行合伙、投资、合营、分销、管理或者其他类似的交易或安排或从中取得权益。

  汇丰与交行在信用卡上的排他协议,使平安银行未来的信用卡业务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此次平安谋求收购广发行,觊觎的不但是广发行的全国牌照,还有广发行的信用卡业务。广发行目前最为诱人的业务正是信用卡业务,广发行是国内最早开展信用卡业务的银行,至今已有超过200万张的发卡量,并在近期率先实现信用卡业务盈利。

  平安不得不面临独力支撑平安银行的局面。汇丰可以找交行合作,平安银行为什么要受困,而不与其他外资行合作呢?鉴于汇丰对交行的排他性承诺,平安会否谋求汇丰退出平安银行,而另找外资行合作呢?平安集团一位人士向本刊透露,汇丰增持平安股份,表明汇丰对平安很有信心。汇丰很有实力,目前没有做过一件失败的投资。汇丰在平安银行的股权,应会有一个很好的安排。

  汇丰集团公共事务部企业传讯经理冼少娴向本刊表示,作为交通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及平安保险集团的策略性投资者,汇丰会对他们提供技术上的支援,以助他们的业务发展。汇丰在交通银行及平安保险集团的投资是长期的。

  平安收购悬疑

  平安银行要突围,收购国内其他银行是一条捷径,这样既可以把平安银行中汇丰的持股比例降到20%以内,缩小汇丰在平安银行的股份,又可以将平安银行转为内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

  广发行拥有全国经营的牌照且信用卡业务独步国内,广发行对于平安而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目前,广发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经济发达城市设立了 26 家分行、 480 多家营业网点,并与境外各大金融中心的 1100 多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初步形成了城市化大商业银行的格局。

  目前,虽然平安与广发行的“恋情”已经曝光,然而平安收购广发行还面临诸多变数。平安集团一位人士向本刊透露,目前平安银行由于受《银行法》限制,没有资格去收购其他银行,至于平安集团是否有资格收购其他银行,也是要打问号的。平安的一贯立场是愿意去研究,去探讨一种可能性。

  广发行2003年年报显示,广发行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广发行前十大股东合计持有其50.12%股份,第一大股东联(行情 论坛)大集团、第二大股东上海申华控股(资讯 行情 论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第三大股东江苏苏钢集团有限公司的持股数量相差不大。广东省政府全资拥有、在香港注册的粤海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广发行2003年年报股东排位中列第五位,持股4.32%。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银行业分析师程萍萍向本刊指出,平安如果要入主广发行,可能会是一家一家收购现有股东持有的广发行股票的方式。比如花旗在入主浦发行时,与浦发行签有协议,花旗对浦发行的股份有优先购买权,这样平安控股广发行会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平安也可以采取增资扩股的方式,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入主广发行,但这要看广东省政府的态度。

  知情人士向本刊透露,广东省金融办具体负责广发行财务重组一事。记者旋即电询广东省金融办主任罗继东。罗继东连说“无可奉告”,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罗继东表示对重组一事知情,但不便对外透露细节。

  有消息称,由央行、银监会和广东省政府三方面协商成立的一个综合治理小组已经开始运作。这个小组由广东省金融办主任罗继东担任组长,使命就是解决好广发行历史遗留问题。重组进程没有在广发行内部大张旗鼓推开。

  广发行重组工作极其低调。广发行总行办公室艾丽群向本刊表示,广发行财务重组一事非常机密,不便对外透露。已有的相关报道,均不是出自广发行。

  广发行总行办公室刘先生表示,广发行重组一事,由广东省政府在主导。广发行没法回答记者的问题。

  目前,广发行正在进行财务重组。平安收购广发行的重点和难点将是广发行如何剥离呆坏账,剥离呆坏账的数额有多少。

  程萍萍向本刊指出,财务重组主要是清理不良资产,涉及不良资产的出售、剥离。中行、建行的财务重组是两行将所有者权益全部拿出来核销不良资产,两行的所有者权益为零,然后汇金公司再注资,持有两行100%的股份。两行再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增资扩股。在财务重组过程中,如果用所有者权益核销不良资产的话,核销谁的权益,不同股东的所有者权益按什么比例来用于核销不良资产,这里面有一个博弈。

  程萍萍指出,如果央行再贷款给广发行的话,一般而言不可能用于核销广发行的不良资产,否则等于是白给了广发行,央行和广东省政府的资金支持一般不会是白给广发行,会在广发行占权益。也可能是央行和广东省政府出资300亿,其中200亿用于核销广发行的不良资产,而另100亿则以较低价格占到更多的股份。

  平安不论是采取收购的方式或是增资的方式,收购广发行将会是巨量的资金。有信息说,平安的出价高达200亿元。平安集团去年在香港上市时筹集了143亿港元,即使全部用于此次收购,仍有资金缺口。这个缺口如何补足?失去了汇丰的支持,平安只能通过增发股票或是以过桥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6月23日,平安召开2005年股东周年大会,通过了特别决议案,授予董事会一般授权,以发行、配发及处理不超过平安已发行内资股20%及已发行H股20%之新增内资股及新增H股。

  平安集团品牌宣传部回复本刊的询问时表示,这只是股东大会的常规授权,并不是实际意义的增发。

  然而,在收购广发行最为关键的时候,平安股东大会进行增发授权,这不得不让人猜测其与平安收购广发行有某种内在的关联。或许平安将会借增发股票融资的方式,在收购广发行问题上进行最后一搏。

  链 接

  广发行财务重组

  2005年1月,广发行行长张光华表示,2005年国内银行业的战略重点之一就是财务重组。对很多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比率不达标的银行而言,财务重组随着2007年银行业全面开放的逼近显得更加紧迫。

  广发行是1988年9月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注册资本为35 亿元,总部设在中国广州市。截止到2004 年底,广发行总资产 3445 亿元,各项存款余额 3005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 2157 亿元。

  广发行年报显示,2003年末,广发行资产规模为3010亿元,其中贷款总额1910亿元,不良贷款比率高达22.84%。

  标准普尔发布的《2005年中国银行业展望》中,给予广发行的评级为:C(行情 论坛)CC(行情 论坛)pi/-/-,居国内银行业倒数第一。标准普尔给出这一评级结果的理由是:该行资产质量差、贷款集中度过高、利润率低,以及资本不足。标准普尔认为,鉴于广发行快速的贷款增长和差的资产质量,该银行需要筹集新的资本来修补其脆弱的资产负债表。

  1990年代后半期以来,广东省的金融业频频出事,而这些金融机构一旦出了麻烦与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广发行,由广发行来接包袱。托管恩平城信社、代管河源农信社都是广东省下达给广发行的任务;中银信托“触礁”之后,也是由广发行全力搭救;汕头商业银行在被建行广东分行托管之前,广东省政府首先让广发行来接手;佛山商业银行在卖给福建兴(行情 论坛)业银行之前,广东省政府也是让广发行去收购。

  从2005年年初开始,广发行重组就进入实质性阶段,通过行内自查形式进行全行资产质量清查,摸清家底,重点在于清查不良资产。

  据悉,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经招标后,已入驻广发行进行审计,为其财务重组拉开序幕。有消息称,预计审计在8月底结束,目前已有多家中外资银行有意洽商成为战略投资者。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汇丰新闻 全部平安新闻 全部广发行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