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海尔全球化战略突然变线 孩童和老人该如何共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 14:05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海尔广告以天真无邪的孩童形象深入人心,这与美泰克的老维修工人形成鲜明对比。如果收购成功,孩童和老人如何共处将是一门艺术

  汪涵/文

  中国最大的家电企业海尔终于采取行动了。

  半月之前,便有消息称海尔有意收购美国家电巨头美泰克(Maytag,NYSE:MYG),但海尔和美泰克都一直拒绝发表评论。

  一周过后,2005年6月21日,美泰克率先打破沉默,发布公告称已经收到来自海尔方面的初步收购建议书。海尔集团此番以海尔美国贸易公司的名义出面,联合Bain Capital和Blackstone Capital两家全美颇具盛名的私募基金,出价12.8亿美元,折合每股16美元,较另一私募基金Ripplewood于一个月前提出的每股收购价高出2美元。当天,美泰克股价一度急升0.9美元,至16.13美元,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

  美泰克待沽

  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老牌家电企业美泰克,以生产吸尘器、洗衣机、电冰箱为主营业务,营业额稳居北美前列,曾在全美财富500强中列第361位。有一则关于美泰克的产品广告可谓深入人心:一个身着蓝色工装的美泰克公司产品维修员从年轻一直等到老,但一个要求维修产品的用户电话也没有等到。

  然而,随着原材料涨价及低成本同业抢夺市场份额,美泰克近年经营已陷入困境,2004年更首次爆出亏损900万美元,目前拖欠债务9.75亿美元。去年,美泰克营业额47.2亿美元,比前年下降7000万美元,虽然勉强跻身美国家电业前三甲,但只及排名前两位的通用电气和惠尔普的1/3。

  今年4月,美泰克发布一份令人失望的一季度财报,净收入仅773.2万美元,同比锐减80%,其股价应声跌至52周最低点9.21美元,这个数相比年初,已累计下跌了54%。

  在这一形势下,美泰克管理层表示了出售意愿。一直活跃在并购市场的Ripplewood、Blackstone Capital等私募基金闻风而动。

  5月19日,美泰克宣布已与Ripplewood牵头的投资团达成确定性协议,后者同意以每股14美元的价格收购美泰克的全部股票,同时承担9.75亿美元的债务,并购总金额达21亿美元。这个报价在当时是最高的,华尔街也认为14美元/股是美泰克能得到的最好报价。Ripplewood的背后还有花旗集团和高盛的支持和咨询,志在必得。美泰克股价开始大涨,一直维持在14美元上方。

  根据协议,美泰克董事会批准了收购要求并计划向股东们推荐这一方案。交易预计在今年年底前结束,届时将应Ripplewood要求,“交易完毕就退市”。

  在美泰克总共7970万流通股中,机构持股超过93%,退市并非他们乐见。也有一些机构投资者认为Ripplewood报价太低。协议规定,截至6月17日前,美泰克可以选择其他潜在收购方。市场预计它是在等其他买主更高的出价。

  海尔入局

  距离“截止日期”不到一周,忽然爆出中国的海尔对这家美国家电巨头也有兴趣。

  “终于有人对私募基金提出挑战了。”《金融时报》发表评论称,“以往他们凭借低廉的债券,在与战略投资者竞购工业资产时几乎无往不利。但这次,他们面对的是资金成本实际为零的中国国有企业。”

  《金融时报》对中国国有企业的认识不尽准确,但它至少看清了一点,这些有国家背景的企业开始积极探索海外并购市场,并且令原先活跃的市场主角私募基金感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因为众多意向竞购者中,海尔作为惟一的战略投资者,大概会更对美泰克股东的胃口。

  收购一旦成功,海尔将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厂商之一,和通用电气、伊莱克斯、惠尔普并驾齐驱。这将成为继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之后,中国企业的又一重大海外收购。

  在更熟悉海尔的国人看来,这可能意味着海尔国际化战略的重大调整。

  有20年企业史的海尔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拓展海外市场,一直以“部队进驻”的方式推进国际化战略。10年过去了,海尔集团尽管海外屡建基地,产品出口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全球营业额为1016亿元人民币,而来自海外的收入仅10亿美元,不到总收入的8%。

  今年4月博鳌论坛上,海尔董事长张瑞敏对联想、TCL的海外并购方式提出明确质疑:“并购一个企业后,用我的品牌还是用他的品牌。”他说,“如果说联想的国际化是欧美式的,海尔就是日韩式的。”张坚持把“海尔”打造成中国的世界品牌。

  而此次收购美泰克,也许反映了张瑞敏的反思——有可能意味着海尔国际化战略重大调整,即转走一条对海外品牌并购的捷径。这是一个重大而惊人的变化。

  “海尔最早走出国门,但拓展并不成功,也许跟其战略呆板有关,没有充分建立品牌形象。现在,海尔在国内市场的拓展空间已经很小,加快国际化发展成为必然。看来,这次美国并购,海尔是受到了联想和TCL的启发。”一个产业观察家表示。

  海尔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对美泰克的情况进行细致研究,包括财务报告、市场分析、品牌和配送网络等,这都需要时间。6月21日,海尔提交了初步收购建议书,接下来是为期6-8个月的评估期。此时已过“截止日期”。如果美泰克与海尔达成确定性协议,Ripplewood将获得4000万美元的赔偿。

  “所谓截止日不过是业内一个惯例,不一定很严格。何况相比12.8亿美元的收购金、外加近10亿美元的债务,4000万美元实在不算什么。”观察人士评价。

  记者留意到,海尔的收购建议书虽然没有承诺债务承担问题,但在某处提及美林将在与收购方达成一致后提供债务融资。“美林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债权人,对他们做出偿债承诺。另一方面,也许海尔、Bain和Blackstone三家的资金都有限,需要美林的参与。”东方高圣经理冀书鹏分析道。

  接下来的日子,海尔和美泰克将展开评估,而抢得先机的Ripplewood显然不会坐视不理。美泰克接受要约,海尔只是获得了竞购资格,结果还很难说。“考虑到这样大的并购规模,6-8周的考察期不算长,海尔需要认真评估美泰克的渠道和资产值不值,也许整个过程要拖上半年。”观察者说。

  海尔意图何在

  尽管打拼多年,海尔在美国这个标志性市场的表现并不高端和主流。目前,海尔主要通过沃尔玛销售低端产品,以小冰箱为主。因此海尔此举背后,是一项最艰巨挑战:如何把一家低成本而且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塑造成受人尊敬的全球公司。

  据青岛海尔发布的首季业绩报告显示,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冰箱及空调价格的下降,利润下降了28%。奥美公司亚太区总裁杨明皓认为,低价竞争没有赢家。中国企业应该跳出“低附加值”的路子。海尔看上的不仅是美泰克的品牌、渠道或资产。

  美泰克真实情况如何?在一个夕阳产业。美泰克在美国人看来更像是老祖母的品牌,这与海尔致力打造的高端创新品牌形象不符。

  美泰克发行的债券已被评级机构抛入“垃圾”之列。截至去年底,公司账面现金只有1.64亿美元,到今年第一季度更减至9851万美元,存货高达5.4亿美元,应收账款也达到6.6亿美元。目前,美泰克的总资产不足30亿美元,总负债高达30.3亿美元,已资不抵债。市场地位方面,在与韩国LG、三星等厂商竞争Home Depot专属销售权中败北后,另一大型连锁销售公司Best Buy也宣布不再销售美泰克品牌商品——在美国,95%的家电销售是通过大型连锁店来实现的。美泰克已经逐步淡出主流渠道商了。

  美泰克大部分工厂都在美国本土,成本居高不下。“问题是海尔削减成本的可能性不大。在美国,工会很强大。海尔的收购计划如果涉及美国工厂的裁员减薪,势必遭遇来自工会的强大阻力。”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不过,如果海尔保留美泰克在美国的工厂,也许并不那么糟糕。“这样可以享受原产地的优惠政策,反倾销的阻力也小一些。”商务部国际经贸研究所副院长李雨时乐观认为。

  联系到海尔在沪港两地的上市公司青岛海尔(600690)和海尔电器(1169,HK)的一系列复杂资本运作,有分析指出,海尔可能希望借由美泰克曲线登陆美国股市。但有分析师持不同观点:“获得融资渠道肯定不是海尔目的。竞购是最昂贵的买壳方式,何况海尔提出的是全面收购要约,出价接近美泰克近期股价的高点。一旦达成协议,美泰克的机构股东可能会竞相抛售,公司面临退市,借壳上市便失去了意义。”

  联手私募基金

  在这次竞购中,海尔拉上Bain Capital和Blackstone Capital两家私募基金。今年3月底,这两家基金还联手导演过价值113亿美元的第二大全球收购案。

  “这是一轮并购浪潮的开端。中国企业开始放眼全球,私募基金急于分出胜负,这些因素将推动上述趋势。”专门从事跨国并购事务的律师事务所Jones Day合伙人斯图尔特认为。

  今年稍早,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稍后又拉进私募基金Texas Pacific Group、General Atlantic LLC和Newbridge Capital LLC,为这宗交易筹得3.5亿美元资金。

  “海尔和私募基金的合作具有创新意义。”易凯资本的王冉认为,“联想是独家收购IBM,私募基金入股是之后做出的融资安排,他们拿的是联想的股票。而海尔联手的这两家从一开始就参与了收购,他们拿的是美泰克的股票。”

  台湾联讯创投总合伙人郑志凯表示,海尔努力在美国立足已有一段时间。他们有这个制造能力,但现在需要的是市场份额。与私募基金联盟是明智之举,他们可以给予海尔良好的宣传平台和相关指导。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合作也有三大风险:第一,股权关系可能发生变化,即私募基金可能会成为控股股东;第二,投资人和私募基金的利益协调不好可能会造成并购被动;第三,私募基金提供的方案有可能对并购不利,如发行垃圾债券虽然也是企业海外并购融资的常用手段,但由于垃圾债券的评级很低,其风险很高。

  因此,海尔如何确保自身在收购团体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基于财务结构设计具体融资模式,都是值得期待的。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海尔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