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攻 发自东营
技术来源遭对方否认
相关台湾厂商的否认,使山东东营液晶显示器项目更显扑朔迷离。
最近几日,中国台湾的三家液晶生产企业先后否认自己向祖国大陆转让第六代液晶生产技术。而在此前的6月14日,东营液晶项目的操作公司——山东胜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胜达光电”)特别总裁助理马开平在向本报记者解释技术来源时,曾明确说,东营的液晶项目将采用台湾地区和日本的综合技术。
6月8日,一期投资9813万美元的山东东营液晶生产项目在东营市开发区正式奠基。
东营液晶项目第一期投资9813万美元,第二期投资30亿美元,未来10年内投资总额将达到217亿美元,到2015年光电产业的销售额将达到2400亿美元。
虽然,马开平没有明确说明技术的具体来源,但他强调,在台湾地区,具有第六代液晶屏生产线的企业只有友达光电公司、中华映管公司和广辉电子公司少数几家,如果没有台湾公司背景的话,东营的这个液晶项目根本无法完成。
马开平说,“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屏”生产技术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直由日本厂商研发并掌握,同时它们垄断着这一市场。1999年,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开始掌握并介入这一技术领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由于中国台湾地区受制于地域影响力,岛内市场容量小,局限了其建设“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屏生产基地”。因此,台湾地区的业内人士有意将该项目转移到祖国大陆。
现在,马开平的说法遭到了台湾厂商的否认。友达光电公司明确表示并不了解胜达光电,同时也不会转让第六代液晶显示器技术;中华映管公司也表示此前从没有听说过胜达光电,而该公司没有任何一位员工曾去往大陆;此外,分析人士称广辉电子公司也不太可能转让技术给大陆企业,因为该公司在台湾地区的第六代液晶显示器工厂还没有量产。
6月24日,记者曾致电山东省发改委,相关人士确认已经核准了胜达光电东营液晶一期项目,但对投资30亿美元、注册资本10亿美元以及报请国家相关部门审批等,该人士表示不了解情况。资金瓶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陆液晶领域的资深专家参与了东营液晶项目的论证。他对本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应该说项目总体给我的感觉不好,不过对于其中模块项目我还是投了赞成票,因为模块项目中,显示器后端模块组装过程生产的技术含量不高,市场风险不大。而对于整个六代线项目,技术来源、资金来源没有让人感到有着落。当时我的感觉是,对六代线不要太认真,它们炒作的味道太浓。”
胜达光电的公司介绍中这样描述其执行董事、总裁黄志诚:黄志诚先生1991年到日本,在此期间对日本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多方面观察和研究,回台后积极推动当地产业升级,其间引进日本先进的PDP、LCD技术,提供给达諅、华映、台塑等公司相关技术咨询顾问并协助规划PDP、LCD项目。此外,亦积极引进LCD液晶显示器产业所需相关系统,并将LCD生产传送系统台湾地区自制化。
上面的介绍将胜达光电的“台湾背景”作了详细交代。而浤达光电之所以在维尔京群岛注册,据说是为了避开有关方面的技术输出壁垒。在台湾地区,液晶技术限制向祖国大陆输出。既要避开壁垒,而又坦言“台湾背景”,胜达光电的这种逻辑关系错位令人不解。
除了技术来源的问题之外,下一个疑问便是资金问题。
记者了解到,以月产能6万张基板的生产线来说,液晶四代线投资要人民币75亿元,五代线要100亿元,六代线要200亿元,七代线则高达3000亿元。资金将成为东营液晶项目的重要瓶颈。
“30亿美元的巨资,并不容易解决,何况将来的217亿美元。”采访中,东营市开发区的一位官员表示。
记者了解到,即便在上海浦东新区,截至今年4月18日之前的开发开放15年中,累计合同利用外资才252亿美元。
对于资金来源的疑问,马开平回应说:“只要项目有发展前途,资金并不是大问题。将来会依靠胜达光电这个平台,进行大规模融资。此前,浤达光电已同美国欧亚国际投资集团签署了融资协议。根据协议,首批12.5亿美元资金已基本不成问题。”
另据《东营日报》报道,12.5亿美元资金将分作三批,陆续到位。2400亿美元市场有何依据?
即使如此,对如此大的液晶项目,中国光学电子行业学会液晶分会理事长董旭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液晶屏生产线是一个“烧钱”的产业,只有不断扩大投入和规模,才能产生效益,日韩等地企业也是在交了大笔学费之后,才刚刚开始赚钱。但生产线升级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液晶屏价格的下降,使得新上马液晶的企业盈利前景更加黯淡。
另外,记者注意到,上海社科院2005经济预测课题组的报告认为,预计到2008年,液晶显示器产值将增长到770亿美元。未来6至8年液晶显示器市场总量将逐渐赶上半导体,新增市场总量可达1000亿美元以上。这与胜达光电所称的2400亿美元的销售额显然相去甚远。即使胜达光电垄断了全球液晶市场,也达不到2400亿美元这个天文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