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受上下游挤压焦炭产业链走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2日 14:11 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国华

  在2004年赚翻了的焦炭企业最近比较烦。他们必须在上游高价购买炼焦煤,又不得不在下游低价向钢厂销售焦炭。生存在两个市场夹缝之中的焦炭行业处境尴尬。

  钢铁降温殃及焦炭

  “我国焦炭行业现在还不能算作一个产业,因为它对钢铁工业的需求过于依赖,像是一个钢铁企业的原料加工车间。”中煤焦化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华祖贵如此评价焦炭业现状。

  正是由于钢铁和焦炭的高度关联性,最近一段时间钢铁业趋冷对焦炭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今年下半年焦炭行业会有一轮洗牌。”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全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焦炭目前的主要客户就是钢铁企业,现在钢材市场情况不好,钢厂要维持生产就要购买焦炭,资金不足时就要向焦炭企业赊账,而焦炭企业一定要拿现金来买炼焦煤,这是由市场决定的。

  基于焦炭供过于求的现实,焦炭购买商对于焦炭价格和质量更加苛刻。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副总裁何林指出,2005年中国焦炭市场将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局面。一方面,焦炭企业的产能最近释放比较多;另一方面,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内部炼焦能力扩大,直接导致其外购焦炭比重快速下降,独立炼焦企业潜存较高的市场风险。

  华祖贵预计2005年中国焦炭总需求量在2.2亿吨左右,而现有焦炭产能大约在2.6亿吨,过剩率18%,若扣除钢铁企业自身1.1亿吨的焦炭产量(这部分产量没有过剩的问题),那么独立焦化企业1.5亿吨的焦炭产能,面对的仅是剩余1.1亿吨的焦炭需求,过剩率36%。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焦炭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出口形势不妙

  CRU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约翰逊分析,随着欧美焦炭产量下降,对于商品焦炭的需求将增加。而目前只有中国可以进行现货供应,这也使得中国在焦炭市场拥有很强定价权。

  但是,由于2004年中国与欧盟在焦炭贸易上发生摩擦,引发部分国外客户对中国焦炭信心不足,进而将其采购渠道部分移往波兰、乌克兰等国家。

  中国政府表明,在焦炭方面,既不会完全放开出口市场,也不会禁止出口。2005年前4个月中国的焦炭总出口量为518万吨,中化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付波认为,照此速度,今年的出口许可证总量1400万吨将在第四季度初使用殆尽,因此年底前会出现焦炭出口紧张局面。而政府追加许可证的可能性又不大,所以值得业内人士注意。

  产业链畸形

  与焦炭下游行情不妙相反的是,其上游炼焦原料煤价格倒是一路看涨。而炼焦煤的价格往往占到焦炭成本的85%以上。

  “即使是山西的焦化企业,如果没有全国煤炭订货会的合同,也很难拿到我们集团的煤。这样的供需态势近期不会改变。”山西焦煤集团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学全对焦煤下半年需求情况发表了如上看法。

  2005年初,国内炼焦原料煤价格大幅上涨,4月份以后逐渐趋于温和,虽然5月下旬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迹象,但整体仍处于高位状态。

  据业内人士分析,炼焦煤价格飞涨有两个原因:第一,煤炭行业生产成本上升。2004年年底煤炭行业平均生产成本比2003年底高30%,而且在2005年上半年还有所上升,人工成本、安全投入和煤炭资源税是煤炭行业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第二,炼焦原料煤产量增长缓慢,主要原因是今年上半年,我国加大了煤矿安全整治力度。

  炼焦煤价格居高不下,焦炭价格下滑,挤压了焦炭行业的利润。“产业链上这几个行业相互之间的博弈会日趋激烈,价格的问题就看谁顶得过谁。”业内人士评价说。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