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美娜
“今年2月颁布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现在已经进入了全面配套实施的新阶段。”这是记者在全国工商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于6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和《中国商会发展报告》出版发布及中国民营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获得的消息。
“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可能因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与会专家纷纷预言。
配套政策:制度体系路线图已经基本形成
“《若干意见》的最大贡献就在于第一次确立了国内非公有经济‘国民待遇’的政策取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韩朝华认为。在许多学者看来,《若干意见》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经济转型史上一个重要的政策界碑。
事实上,国家发改委在对待《若干意见》的落实上,反应非常迅速,这一点甚至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
有关《若干意见》的配套政策也陆续浮出水面。与各部委纷纷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相呼应,一些省市的地方政府也已经或正在制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配套文件或实施细则。
“到目前为止,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构架已经基本形成。”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中再次强调。
据黄孟复在此次座谈会上披露的数据统计:“2004年,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了60%,吸纳就业人口超过1亿,我国私营企业的数量达到了365万家,当年新增私营企业65万家,新增注册资本1.26万亿元;各类民营企业已经实现了我国70%以上的对外出口;在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各类民营企业的投资比重也超过了40%。”
事实上,民营经济的急剧发展与中央的政策和战略取向直接相关。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中国创业难和就业难的症结在于政府各部门的乱审批和乱收费。据周天勇透露,国家每年有统计的预算外收费是5000亿元,没统计在内的预算外收费还有3000亿元;而这其中,个体户、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要比大型企业和其他所有制的企业重,如果清理和取消大量的抑制创业和就业的乱收费,一年能再增加60万~80万个微型和中小企业,再增加600万~800万人的就业。
据悉,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有关发展环境、国民待遇、市场准入、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重大战略问题都会被一 一列入。这也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并将成为今后5年我国指导、保护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
制度落实:“无形障碍”
比“有形障碍”更难克服
“虽然外资、大型企业和政府投资在中国政策环境和税费环境较好,但是个体工商户、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这些能最大限度容纳就业的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中国所处的税费环境和政策环境,在世界上也是属于比较差的。”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非常尖锐地指出。
现在大家的目光一直在关注:发改委6月19日七个方面清理收费的意见,特别是清理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性收费,这是降低创业者、降低个体工商户、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社会成本的一个重大利好消息;最终会不会真正的落到实处?最终是否仅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避重就轻而已。
不管是对民营企业保护过度,还是对个体为小企业扶持力度,最终出现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地方给在一些政策的落实实施上,带来了一些不应出现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综合改革司司长范恒山坦承,现在来看,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尽管理论上提的比较高,大的理论体系有了,但是怎么把这些大的政策思路具体化为我们自己的操作思路,中间还缺乏一些过渡性的东西。怎么样把它细化为可以具体操作的过程还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我们一旦细化具体的操作层面,怎样才能落到实处。我们的“有形障碍”解除了,“无形障碍”并没有解除,这种“无形障碍”自觉不自觉地来运用各种方式来妨碍政策的落实,我们认为这种“无形障碍”比“有形障碍”更严重更难克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