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6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民航总局在上海召开听证会,讨论以低成本低票价为卖点的新民营航空企业———春秋航空公司的旅客服务差异问题,并在听证基础上决定是否准其营运。笔者认为,在实现该公司差异化服务降低成本20%左右的情况下,能否保障精简后服务基本质量与诱人的低价,是低价航空公司能否成功的关键。
据悉,低价航空公司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西南航空于上世纪70年代首创,具有短航程、
高频率、低价格、点对点直航的特点,多在二级机场起降,不提供免费餐点咖啡等附加服务。由于成本大幅压缩,票价比传统机票低得多,甚至只有大航空公司的三分之一。春秋航空提出的“服务差异”,其实就是在保留航空客运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从量与质两方面降低服务舒适性,诸如取消机上免费用餐等附加服务。
对于多数旅客来说,坐飞机不再是“面子旅行”,而是追求效率、节省时间的常规快捷旅行,因此,减少一些附加服务的量,适当降低部分附加服务的舒适性并无大碍———如果这种舒适性降低与票价相应大幅下降相一致,他们就不会有意见,低价航空公司也就有了生存空间。这正是市场经济公平法则的体现。
但是,低价航空的成本潜力不仅与降低服务舒适性相关,还应全方位地压缩各项成本,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例如,航空界有个“人机比”概念,是指每架飞机养活的员工人数。国外航空公司一般为80.1,甚至为60.1,而国内公司大体上在170到210,如果春秋航空公司也维持这样高的人机比,低成本就无从谈起。而如果中国的低价航空公司不能大幅度降低成本与票价,旅客的不舒适并无相应的低价相补偿,名不副实的低价航空势必会被市场淘汰。
低价民营航空公司的成立,有望打破国有资本在大航空公司的统治地位,但其前提则是服务质量与价格相一致,甚至在旅客少许牺牲某些舒适性的同时,在保留的服务中能得到相对更优质、更亲切的服务。(来源:深圳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