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午,上海老吉春堂大药房有限公司代表到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卢湾分局领取了注销行政许可申请书。申请手续全部办完后,一年前老吉春堂申领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将被自动注销。
在这之前,6月10日,这家率先进入上海的平价大药房关闭了位于局门路上的营业大厅和所有办公室。6月23日,上海老吉春堂辞退了绝大多数员工,留守人员开始处理善后事务
。这也是上海首家倒闭的平价大药房。
去年5月老吉春堂抵沪扎寨时雄心勃勃,宣布“力争3年将老吉春堂打造成全国著名品牌”。开业之初,有140多家公司供货,店内货架上摆满了4000多种药品、保健品、化妆品,日均营业额一度达5万-6万元,最高时近8万元。然而好景不长,不到半年,日营业额即跌至2万-3万元。以后更是滑入了恶性循环,因店内药品、保健品、化妆品“跑”得慢,资金周转失灵,近百家公司停止供货,货架上渐渐变得“空落落”,进店客越来越少。到了今年5月下旬,日营业额最低时仅6000多元。
据老吉春堂一位管理人员估算,大药房惨淡经营一年,平均月亏约16万元。据透露,老吉春堂在沪共亏损了500多万元,投资者在常德住进了医院。
为何大多平价药房日渐“不叫座”?一位专事药品流通的行家认为,上海市实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标产品中标价与原零售价相比,降幅都较大。而且药品一波接一波降价,药价中的“水分”不断被挤出,平价大药房的价格优势已经减弱。此外,在“便宜”和“便利”之间,药品零售市场已形成了新的平衡,大多数市民已不会为了“更便宜”而花车钱、时间跑远路赶到平价大药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