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网
去年末和今年初,我国一些地区天然气供应告急,尤其是北京出现多年少有的“气荒”,日高峰最大用气量达305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000万立方米,而陕京输气管道当时的最大输气能力仅为2400万立方米/日———尽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保证首都天然气的供应,但仍然满足不了市场和居民的需求。类似的情况在陕西西安等北方城市也曾出现
。
为何出现“气荒”
出现“气荒”的原因是什么?在近日举办的中国西安天然气管道技术国际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指出,其根源是冬夏用气峰谷差较大,用气结构不合理,主要流向是城市民用,受季节变化影响很大。表现在冬季用气量大增,输气管道超负荷运行,而夏季用气量减少。比如去年北京冬夏用气峰谷差(供气不均衡系数)高达6倍,远远高于理论极限。2004年12月下旬北京又出现了多年少有的低温天气,供暖系统对天然气的需求大增。而西安市民用气和商业用气占2/3,冬季用气量达到夏天的3倍。用气不得不看老天爷的眼色。
解决“气荒”有办法
季节调峰是天然气供气不可回避的问题。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提出的调峰措施包括:根据用气流向和分配比例,在用气高峰合理调配保证重点;调整气田产量及输气管道工艺运行方案;输气管道末端储气,建地下储气库、液化天然气(LNG)工厂、压气站或储气球罐等。记者注意到,与会专家多次提出用地下储气库调峰,夏储冬用,并把它作为首选方案。
地下储气库建设作为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途是补偿季节性用气不平衡,在夏季气量过剩时,将多余的天然气在地面通过注气压缩机加压,注入到地下储气库储藏;在冬季用气量增多或出现突发事故时再从储气库中采出。
根据地质特点不同,地下储气库有枯竭气(油)藏型、地下含水层、盐穴层和废弃矿井型等。1915年加拿大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地下储气库,目前全世界已有500余座,储气能力达到5733亿立方米,其中绝大部分是枯竭气田,其次是水层和盐穴储气。目前已在美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广泛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全球10%的用气量由地下储气库供应,而欧洲是20%,俄罗斯达到30%。我国2000年11月首次在陕京输气管道大港油田建成2000多米深的大张坨储气库,距北京约200公里。此后3年又建两座,库容达到46亿立方米,有效工作气量11.47亿立方米,日最大供气量1600万立方米,2003年调峰气量7.6亿立方米,占陕京输气管道年销售量的28%。用气高峰期,每天可向北京供气500万立方米,连续3年确保了北京冬季用气调峰及特殊情况的紧急供气,成为北京可靠的天然气仓库。
专家如是说
西南石油学院储运研究所教授马国光说,建造地下储气库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天然气储存方式,不仅储气量大,吞吐量大,适用于季节性调峰,而且经济效益好,是目前理想的季节调峰办法。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王遇冬认为,虽然建地下储气库要求苛刻,用气户周围必须具有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地质条件,而且投资较大,建设周期长,储气工艺技术复杂,运行费用高,但地下储气库能有效调节季节用气量的不均衡性,提高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用它进行季节调峰仍是目前的首选方案,技术上也不存在问题。
西南石油学院教授李士伦说,在季节调峰众多储气方式中,地下储气库容量最大,功能最全,适应性强,经济性最佳。建地下储气库使管道投资节省20%—30%,压气站功率降低15%,其费用仅占输气管道的5%—7%,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青岛英派尔化学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筱萍介绍了瑞典近年开发的内衬式岩洞储气库技术。内衬式岩洞储气库是利用岩石的高抗压性做支撑,在比较坚硬的岩石中人工挖出一个直径40米、高度100米的洞室,洞顶覆盖层100—130米。张筱萍建议北京可以考虑建岩洞储气库,因为燕山地区具有很好的岩石条件,很容易找到岩洞储气库库址。
须高度重视季节调峰
据悉,西气东输工程在可行性研究之初就提出了建设储气库规划。中国石化正筹划建设配套的地下储气库,其中位于豫、鲁交界的中原油田具备多个枯竭式气藏,地质条件较好。中石油计划在未来20年形成覆盖中石油主要用气市场的天然气管网系统。西气东输管道、陕京线、陕京二线、忠武线等国内四大输气管网配套的地下储气库规划也已着手进行,涉及江苏油田、金坛盐矿、大港油田、华北油田和汉江油田等。利用金坛盐矿建设地下储气库也在紧张规划中,以解决长江三角洲和上海用气过于集中的问题。重庆市燃气集团已通过了关于建造地下储气库的审批。
来源: 环球、油气周刊 作者: 李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