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一年时间,上海航空就完成了对中国联合航空公司的收购、引进战略投资者、申请复飞等工作。随着中联航即将复飞,上航的机队规模、航线网络、基地(机场)资源等核心竞争力得到加强,从其“地方队”头号种子选手的地位更加稳固,并朝国内第五大航空集团的目标迈进一步。——编者
本月中旬,民航总局发出中联航复飞公示,表明上航对中联航的重组已经完成。
去年7月,上航以7000万元代价收购中联航。随后,上航又引进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北京天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两家战略投资者对中联航进行重组。重组后的中联航注册资本1亿元,上航、中航材、天衢分别持70%、20%、10%股份。
飞支线拟走廉价路线
早在上航收购中联航时就有消息称,上航重组中联航目的并不在于后者仅剩不足10架的飞机,而在于此前由中联航独飞的北京南苑机场,以及由其使用的数十个军民合用机场。前者使上航坐拥南苑基地,进而扩大在京沪市场中的份额;后者使上航可大规模进军支线航空市场。
记者从取消民用功能两年多的佛山机场获悉,中联航董事长周赤已明确表示,12月31日前复飞佛山,航线包括原中联航在佛山的所有航线,即北京、银川、南京、无锡、苏州、济宁、老河口、潍坊、杭州、鞍山等10条。这些航线都初定为廉价航班。
根据民航总局的公示,中联航复飞之初将从上航租赁1架B737飞机,最多将达到5架-6架。而来自上航的消息称,复飞有望下月实现。
据悉,中联航筹备组已与南苑机场签订了基地机场运营保障协议。国际民航组织已正式注册其航班代码为KN。
航空集团化成趋势
随着国航、东航、南航的重组完毕,三大航对国内航空市场的瓜分暂告一段落。而海航在完成对新华航空、长安航空、山西航空的收购重组后,已被业内人士列为国内第四大航空集团。在剩下的上航、深航、厦航、川航、山东航等地方航空公司中,南航对厦航、川航进行了参股,国航对山东航、深航进行了渗透。上航成为惟一未被三大集团染指的地方航空公司。
业内人士分析,航空公司集团化是一个大趋势。一些小航空公司并入大型航空集团后,将在代码、航线、机场等方面资源共享,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取得规模效应。而上航大部分股份为上海市政府持有,背靠上海这个航空大枢纽,目前还有生存空间。但上航显然已经意识到,在航空集团化浪潮的冲击下,要么委曲求全“背靠大树好乘凉”,要么主动出击做强做大,掌握更多话语权。
上航选择了后者。据悉,成立于1985年的上航目前机队规模42架,辟有140多条国内航线,以及上海至澳门、金边、海参崴、胡志明的定期航班。2001年,上航与5家航空公司组建了中天航空企业集团。2002年9月,上海航空在上交所上市。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中联航的复飞,上航将顺利进入北京中枢以及内地二线机场,从而成功打造国内第五大航空集团。
中联航支线“称霸”
成立于1986年12月的中国联合航空公司原属军办企业,是利用空军现有装备而成立的航空公司,一度拥有图-154、波音737、安-26、运-8等41架客货飞机,以北京南苑机场为基地,先后在国内20个城市开通了38条航线,每周飞行110个航班。
中联航并没有纳入民航的管理渠道,无论是飞机还是人员都不属于民航的管理范围,起降地点则采用军用机场或军民合用机场。2002年11月,依据中央“部队不得从事经商活动”的指示,拥有“军企”背景的中国联合航空公司停止了经营民航客运的业务,原有的主力机型也大多折价返售给了俄罗斯。去年7月,上海航空以7000万元的代价受让中联航,受让内容包括中联航的名称代号、航线经营权、办公楼及职工住房等。(朱良骏)
作者:记者朱良骏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