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海尔竞购美泰 > 正文
 

海尔海外火线换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 07:27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陈华 青岛报道

  6月21日,美国第三大家电厂商美泰公司(Maytag)宣布,中国最大的家电巨头海尔报价12.8亿美元提起对美泰的收购申请。

  6月23日,早报记者赶赴海尔集团中国总部———青岛海尔工业园。在海尔大本营里看
到的一切景象告诉记者,相比海尔正在太平洋彼岸美国进行的大收购,仿佛距离这里真的很“遥远”。

  “不谈美泰”

  海尔工业园位于青岛市海尔路1号,占地800亩。记者赶到的时候,诺大的园区内少见行人,映入眼帘的只是道路两边高大的榕树。此时,在炙热的阳光下,红色的榕花耷拉着头,有些无精打采,按照26个英文字母排序的蓝白厂房掩映在榕树影中。

  从33摄氏度高温的室外走进海尔工业园心脏地带———中心大楼,海尔的员工们动作一致:坐在大厅的休息椅上,从口袋中掏出一根领带,把它系到脖子上。“收购美泰?那是高层的决策,我们不清楚。”一位员工一边打着领带,一边回答记者的问题。

  这件正炙手可热的跨国收购案,没让他将视线从正在精心打理的领带上移开。在这里,打领带似乎比收购美泰更为重要。因为不打领带进入海尔中心大楼的员工,一经发现将罚款50元。

  这是记者在青岛海尔园亲历的一幕。此前2天,美泰公司宣布,海尔已联合多家美国私人投资公司提交了收购该公司的请求,总报价为12.8亿美元,高于此前竞争对手———Ripplewood控股公司的报价。而此时在海尔中国总部的生产车间里,却如同青岛的高温一样,24小时马不停蹄地赶工,但即便如此,还是应付不过来各地的“缺货麻烦”。

  美泰没让海尔中国总部的员工眼中闪现光芒,他们告诉记者,这个消息只是看到了外部的报道。每一个和记者交谈的员工,甚至包括海尔常务副总裁柴永森都向记者表示,媒体要知道海尔集团的内部信息,企业文化中心是唯一的桥梁。

  坐在记者面前,海尔新闻发言人、企业文化中心主任助理汲广强,将5个字向记者重复了10遍:“不谈美泰”,甚至包括为什么不愿意谈美泰的问题,也毫无例外地碰到这样的答复,不解释任何原因。

  我们真正关心的是:“今天的订单在哪里?”海尔的一位管理人士向记者如此表示。“八字还没有一撇的事情,说那么多对企业有什么好处呢?”海尔工业园内的一位员工这样向记者解释他所理解的个中缘由。

  “火线人物”

  海尔的沉默让这起收购案平添几分神秘。但记者还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海尔集团副总裁周云杰,极可能是负责这次大收购的“火线人物”。

  张瑞敏本人没在美国现场指挥这次收购。海尔集团一位副总裁在记者赶到青岛的当天,正忙着会见手中握有大订单的国外客户。他告诉记者,现在实在没时间关心美泰的事情。同时提醒记者,张瑞敏本人目前也不在海尔集团中国总部,而是参加日本爱知世博会还没有回到青岛。

  在收购美泰频繁见诸报端的那一周,被海尔人称为张首席的张瑞敏既不在大本营坐镇指挥,也没有亲赴美国现场操作,而是于6月18日就跑到了日本,参加爱知世博会“青岛日”大型主题活动,与日本消费者见面,直到上周末还没有踏上返程。

  不是张瑞敏,又会是谁在幕前指挥着这场收购?海尔内部组织架构不为人所知的最新变动,似乎透出一些端倪。刚刚兼任海外事业推进本部长的海尔副总裁周云杰,极可能是负责这次收购的“火线人物”。今年5月,随着周云杰赶赴欧洲,已由海尔常务副总裁柴永森执掌6年的海外事业推进本部,从柴永森手中移交给了周云杰。

  周云杰中国总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从5月起,周云杰已常驻欧洲,开始负责海尔海外事业发展,要到年底才可能返回青岛。海尔新闻发言人汲广强向记者表示,从1998年直到现在,海尔的组织架构已经变化过40余次。柴永森与周云杰这次负责业务的变化,也属正常范围。

  但业界分析,柴永森是见证了海尔10余年国际化历程的一块“活化石”,曾被外界认为是张瑞敏的“接班人”。1998年,正是已在海尔工作14年的柴永森,受命组建了海外事业推进本部。在同行眼中,柴永森与周云杰

  国际化升级

  走过6年长路,海尔却对国际化成果难以言说。

  近年来一直将国际化战略作为主打的海尔愈发低调:不论是对其国际化战略思路的阐释,还是应对有关海尔全球品牌战略的质疑之声。

  历经21年创业后,海尔已是国内最大的家电巨头,目前占领国内市场份额约为21%,但海尔在国际市场打造中国自主品牌的理想尚未大功告成。

  海外业务占集团整体业务的2/3,这一直是张瑞敏给海尔国际化定下的目标。直到去年,海尔都不愿多说海外业务的实际比重。据悉,2003年,海外业务占集团整体业务的比例约为14%。

  海尔从1998年宣告开始走向国际化,时隔6年之后,一位美国零售商向记者介绍,海尔的主要家电产品在美国还处于贴牌销售阶段,海尔目前远非美国的主流家电品牌。美泰目前拥有16%的美国家电市场份额,一旦收购美泰成功,海尔将有望完成其国际化战略的一个重头戏———获取美国家电市场的主流地位。

  而美泰一边在考虑海尔等公司的收购请求,一边展开自救行动。最新的消息表明,美泰自身也得到了一笔信用贷款,它由J.P.摩根大通银行和花旗环球金融公司提供,以确保美泰公司在未来5年内获得信用额度高达5亿美元的循环信用贷款。

  “美泰今天的结局,我们在3年前就预料到了。”一家美国零售商的有关负责人昨日向记者介绍,美泰始终将工厂放在美国本土,并因此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但也正由于它放弃了全球采购的成本优势,也就注定了它今天的将被出售的结局。

  12.8亿美元的出价,承担9.7亿美元的债务,海尔要付出22.5亿美元才有机会将美泰收于麾下。但外界分析,海尔收购美泰的资金不需要担心。海尔集团是今年入围世界500强最不存在悬念的中国企业。

  据统计,其2004年营业收入已达到了1016亿人民币。此外,来自山东省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及各大银行的信贷支持,都将为海尔“护航”。而效仿联想邀请财团的收购模式,也足以降低其资金风险。

  问题的关键是,海尔收购之后,该怎样保证品牌操作成功呢?如同联想一样,保留美泰的全套人马吗?一位业内人士不免心生疑问:卖电冰箱的利润,无论如何不能与卖电脑的相比。海尔如采用联想模式打开国际市场,这样的运营成本会不会太高?而付出高成本的海尔,还能顺利地融入国际化的海洋中去吗?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