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有差距,但需要一个底线
本报北京6月26日电 (记者 原春琳 谢湘) 教育差距的逐渐加大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在很多教育调查报告中,教育差距的案例没少被提及。但是很少有人关注这样一个问题:教育差距有没有一个底线?具体来说,就是应该怎样判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多大的差距是合理和可以接受的?为此,此课题组推出了“教育的基尼系数”。
这是一种教育均衡发展的系数,预先提供教育差距警报。
据介绍,经济学上的基尼系数是一个指标,反映国家贫富差异程度。如果这个指标超出正常范围,意味着社会贫富差距相当悬殊,政府就应该采取措施避免由此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而教育公平是社会的稳定器,差距过分拉大,自然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基尼系数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很多领域,此次,该课题组将这一指标引入教育领域。
“教育可以有差距,毕竟差距是永远存在的。但是如果差距超过一个容忍度,就容易引发社会的不稳定。”一位专家评价,“这个报告第一次提出中国教育的基尼系数,就是用科学方法和工具来判断教育差距。简单地说,报告对这个警戒线在什么地方,提供了一个指导性的指标体系”。
课题组负责人袁振国教授解释,所谓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系数就是通过一套比较敏感而又重要的教育指标,比如生均经费、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学生辍学率等,进行动态分析,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得出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基准值。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发展程度可以通过与基准值的比较,获得发展的偏离程度。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决策部门起到预警作用。在必要的时候,政府可以对指数下线做行政上的规定、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将均衡系数控制在一个规定的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