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咨询服务业 > 正文
 

毕马威再曝丑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5日 17:40 和讯网-《财经》杂志

  本刊记者 张宇星/文

  6月16日,全球“四大”之一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 LLP)公开承认,自己的一些前合伙人有不法行为,向客户推销避税产品,滥用规则,给美国国库造成14亿美元的损失。

  事实上,毕马威的违规行为早已在有关部门的密切注视之下。2003年,美国国会参议
院的一个下属委员会、司法部、国家税务局对毕马威的相关调查就已经展开,因此,市场对个中“案由”并不惊讶。最新事态引起的关注焦点是——毕马威会不会步安达信后尘,导致“四大”再损一将?

  针对此次事件,毕马威表示,对违法行为负全责,对美国司法部的调查完全予以合作。此举意在换取后者对其不以重罪起诉而代之以经济处罚,进而避免类似安达信的命运。

  毕马威今年可谓流年不利,4月20日刚刚与美国证监会达成和解,同意支付2250万美元以逃脱美国证监会的指控——美国证监会在2003年1月起诉毕马威及其合作伙伴,允许施乐公司自行操纵其会计账目,造成施乐公司对外公布的财政结果与实际数字存在30亿美元左右的缺口。

  毕马威丑闻接踵而至,但并非孤例。根据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理事会(PCAOB)在去年8月26日发布的报告,四大会计公司即毕马威(KPMG LLP)、普华永道(PWC)、安永(Ernst & Young)和德勤(De-loitte & Touche)在2003年均有违反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行为,包括为各自公司客户提供低报债务的不当建议;在为客户账户进行审计时,亦未能完成尽职调查的义务。

  “丑闻的发生来自于人性的贪婪和欺骗的本能,有关人员应该被关进监狱,我毫不怀疑这一点。”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主席大卫泰迪并不掩饰对会计丑闻的厌恶,“我想在美国有两件事做错了。”

  首先,目前的会计方法已落后于时代,滞后的会计准则给美国大公司提供了财务造假的机会。全球经济日益加深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不仅给会计判断增加了难度,而且使得一般股东无法界定关联交易,也不知道哪一种会计标准更适合自己的企业,或者资产到底该如何估价。

  其次,美国发生会计丑闻的很大原因是公司治理的失败。“当你考察安然教训时,是谁的失败?是董事会、管理层、审计委员会,给安然提供咨询的法律部门也罪责难逃,在我眼里,他们和安达信一样坏。同样负有责任的还有投资银行、证券监管部门。因此,单单归罪于安达信是不够的。”在泰迪看来,避免重蹈覆辙的办法是通过更加强硬的会计审计来增加透明度,披露并解释公司财务状况的本来面目。

  根据美国参议院一个下属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毕马威在1997年开始以“冒进的市场策略”推销避税产品以来,总共给大约350位富人提供了服务,并且赚取了约1.24亿美元的利润。毕马威推销的四种避税产品包括债券相关发行溢价结构(Bond Linked Issue Premium Structure,BLIPS),该方案的目标客户是年收入和资本利得一般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富人,其具体的避税方法是,通过编织一张错综复杂的债务网,想办法增加纳税人的损失和其他列支费用,以降低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从而达到减少纳税的目的。其余是外国杠杆投资项目(Foreign Leveraged Investment Program,FLIP)、离岸投资组合策略(Offshore Portfolio Investment Strategy,OPIS)和S- Corporation Cle Contribution Strategy(SC2)。美国国税局认定,前三类产品涉及的许多规则属滥用或非法避税手段,最后一类游走于法规的灰色地带,正在审议之中。不过,毕马威声称,在2002年前已经全部停止此四类产品的推销。

  目前,毕马威的命运仍是未定之天,因为美国司法部还在拿捏打板子的力度。不过比照当初美国监管部门对安达信的步步杀招,目前对于毕马威的处置似乎有意网开一面,更大可能是以经济处罚代替控罪。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这是监管当局顾虑所谓的“间接损伤”(Collateral Damage)——当年安达信塌台后造成众多员工失业和会计行业的重大震荡,至今余波未平。此外,如果目前幸存的“四大”再断其一,会计行业重组后将更加集中,必然造成尾大不掉,将来更难监管。因此,毕马威可能会逃过此劫。这种考虑有迹可寻,5月31日,美国高等法院已经以对陪审团的指导不当的“技术手段”推翻了控方对安达信的诉案。

  不过,市场竞争仍是最彻底的纠错机制,市场中的“坏蛋捕手们”(Bad guy hunters),如媒体、投资者等,最有原动力去研究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曝光财务欺诈的黑幕,由此导致的股市狂跌,本身就是对公司造假最好的惩罚。因此,一位业内人士称,即使毕马威此次躲过罪案指控,但在市场上已造成无可挽回的声誉损失,投资者将展开对失信者的“报复”,当事者额手相庆还为时尚早。

  (本文刊于6月27日出版的《财经》2005年第13期)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毕马威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