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宏观调控与市场趋势助推粮价上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5日 17:38 中国经营报

  杨锋磊

  由于天气原因,今年国内小麦产量并未达到预期,业内专家纷纷预测小麦价格将低开高走,粮价势必上涨,而这一市场趋势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不谋而合。

  政府调控阻粮价下跌

  由于去年粮食大幅增产、今年冬小麦种植面积继续增加,年初专家纷纷预计本年度小麦产量将比去年增加400多万吨,小麦价格上涨乏力。

  受小麦预期增产的影响,小麦价格在今年年初逐渐走跌,尤其进入4月以后,山东、安徽、宁夏、内蒙古相继进行粮食拍卖,国家粮食储库也将去年进口的粮食出库,导致小麦价格下跌速度加快。

  粮价的快速下跌,让粮食部门如坐针毡,国家粮食局自4月开始连连出台相关措施以调控粮价。温家宝总理也于6月初考察河北藁城时一再强调粮价总体会稳定,并表示政府会进行粮价调控。同时,农发行适时发出了《关于当前做好小麦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

  据悉,农发行计划将南方各地粮价从目前的0.63元抬升到0.7元,北方价格抬升到0.72元。另外,据天津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的人士透露,国家提供给国储库收购粮食的贷款,可以延期还款。

  根据国家粮食局出台的具体措施,将采取在夏粮收购期间暂停中央和地方储备小麦的轮出,同时帮助和指导企业在夏粮收购期间适当控制库存陈粮的销售节奏、停止库存粮的集中拍卖等措施力挺粮价。根据市场情况看,这一系列政策调控已发挥作用,河南、江苏、湖北、四川等地的小麦收购价格近期均保持稳定。

  市场环境促粮价上涨

  在政府调控粮价,以使其不致大幅下跌的同时,市场信号则显示,今年粮价低开高走,总体呈上升趋势。

  北京德润林公司首席分析师李磊认为,由于今年小麦生长受不利天气影响,小麦产量将不如先前预计的那么高,河南这个头号产区的产量估计比去年降低4%~5%。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也已将本年度我国小麦产量调整为9172万吨,仅比上年度的9100万吨略有增加。

  同时,小麦进口贸易将缩紧,也会减弱粮价下跌压力。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口存在滞后调节现象。例如从2000年开始到2003年,我国小麦连续4年减产,但同期小麦进口量也非常小。2002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虽然小麦进口配额增长为846.8万吨,但这一年和2003年我国小麦又呈净出口状态。在减产之初,由于要消化国内积压库存,中国少量出口了一些粮食,但在继续减产时,却没有及早考虑进口,因此面对2003年第四季度开始的粮价暴涨,有关部门无能为力。

  而这种情况在去年几乎再次上演,本来相关部门去年就估计今年小麦会增产,而不应再大量进口小麦,但由于2003年粮价暴涨,我国在2003年底到2004年初签约进口了1000万吨小麦。又由于2004年的进口总量只有725.8万吨,剩下的200多万吨就只好转移到今年。据称,该“陈年”合同到5月底才能基本执行完毕。因此,今年前几个月的小麦进口给粮价带来很大压力,这也是过去一年来小麦价格下跌的主因。不过到今年6月份以后,签约的小麦进口将微乎其微,对国内小麦价格不会形成压力。

  谨防调控过火

  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力挺粮价,以保护农民利益,得到一些面粉、食品加工企业的理解。

  河南许昌湖雪面粉厂的一位人士称,他们早已“习惯”这一宏调措施,而江苏一家以面粉做原料的食品企业负责人表示,如果粮价不是上涨过高,下游企业会将增加的成本慢慢消化掉,最终不会转嫁给消费者。

  不过,有专家表示,政府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统筹解决“三农”问题,而力保粮价稳定具一定合理性。但政府不能把粮价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上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粮价高虽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但粮食增产后,在市场供求关系作用下,价格自然会回落,这是市场调节的正常规律。靠政府调控只能影响粮价,而不会改变市场粮价运行趋势。而且粮食购销已经市场化,粮食价格由市场机制决定,逆市场规律而动,付出的代价将是相当沉重的,且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记者观察 中美贸易大豆“润滑剂”作用渐失

  我国从美国进口产品的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坐着飞机吃大豆”。因为飞机和大豆这两种产品的进口贸易额最大。

  飞机自不必说,几乎每年我们都要向波音公司下订单。而大豆作为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其进口量甚至超过了国内产量。美国则占去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一半,是迄今最大的对华大豆出口国。同时,在过去的6年中,中国也成为美国大豆的最大出口市场。正因如此,每当中美发生贸易摩擦,飞机和大豆就会成为“润滑剂”。

  较近的一次中美贸易争端发生在2003年11月,当时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而一个月之后,中美就签署了14亿美元大豆合同,贸易摩擦由此缓和。当然,那次贸易摩擦的平息还与中国签下波音飞机和美国汽车的订单有关。

  而最近这次争端,中国再试飞机这个法宝,与波音签下号称史上最大的单笔生产订单。但大豆却始终未见出场,其“润滑剂”作用越来越不明显。

  回溯2003年的那次中美贸易摩擦,大豆起到润滑剂作用是有一定背景的:当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大豆总量达到1015万吨,同比增长211.6%。政府认为进口速度过快,为保护即将上市的国内大豆,从2003年9月底开始,中国政府开始运用转基因产品进口管理条例控制大豆进口(因为进口大豆基本为转基因大豆),但此招却引来国内诸多大豆进口企业的不满。因此,2003年底的赴美大豆采购团大量订货也多少是在平息这种不满,对于大豆进口企业来说,则属于“饥饿”后的大补偿。

  不过,那次控制大豆进口的举措让企业产生了“后遗症”,在后来中国放开大豆进口后,国内企业反而担心政府会再次设限,于是常常提前大量采购大豆,并造成采购过量,政府则不得不再采取相关措施控制进口,从而导致大豆进口的恶性循环,其后果是:不但中美大豆贸易纠纷不断,国内大豆和制成品价格也出现暴涨。

  实际上,由于中国大豆进口放开较早,现已基本依市场需求行事。而政府若为缓和贸易摩擦,在一段时间内集中采购美国大豆,美国大豆商就会适时抬高价格,吃亏的当然是中国国内进口商和大豆加工企业。

  很明显,如果我们为缓和摩擦,以高价大量集中进口美国大豆,则会对中国本土大豆生产造成打击,同时也会使相关行业生产成本受到影响;而若为报复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再次限制美国大豆进口,不仅会使中美贸易摩擦更趋激烈,还会使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受损,毕竟国内大豆供需缺口每年几乎达到2000万吨,而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又占大豆总进口量的一半,这个缺口若弥补不上,会影响到中国食用油、饲料、禽肉市场,最终使相关产品价格上涨。

  正是以上原因,使政府不再轻易通过调控大豆进口来缓和中美贸易摩擦,大豆也渐渐失去了其“润滑剂”作用。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粮价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