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静 发自北京
历年来因气候变化而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失正在不断加剧,今年南方灾情的损失目前还无法精确统计,而去年的东南亚海啸已经让许多国家更清醒地意识到灾害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我国的气象预警机制还是比较完善的,气象部门和水利部、防汛总指挥部等部门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国家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副司长王邦中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气象部门会将观测到的情况和分析结果及时和相关部委沟通,共同做好预警。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融资倡议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风险。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每10年就翻一番,按照目前的趋势,未来10年间,因为自然灾害对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将达1500亿美元。
“根据我们的测算,我国气象预警的投入产出比为1:40。也就是说投入1元钱用于气象预警,其挽回的损失将是40元钱。所以加强气象预警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非常重要。”王邦中说。
据介绍,目前我国已有4000多个气象站,几乎普及到每一个县,能够及时监测到全国气候变化情况。而国家气象局和各地气象台的气象及气候预报已经比较精确。虽然局部地区,比如个别乡镇的突发天气变化暂时不一定预测得到,并不会影响整个气象预警系统功能的发挥。
对于近期观测到的今夏气候特征,王邦中表示28日国家气象局经过会商后,将会提供给水利部。国家气象局也在考虑和水利部联合发布洪水灾情,以进一步做好预警机制。随着北方主汛期的到来,国家气象局也提醒在继续加强南方防汛工作的同时,也应注意北方的汛情,特别是黄河上中游的防汛。
根据国家气象局的观测,最近南北两地的“水深火热”将告一段落,灾情也将会有所缓解,但是今夏南方防汛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国家气象中心的观测显示,今年夏天我国南方依然多雨,再加上今年台风活动路径与去年有所不同,可能会对我国南方造成严重洪涝和风暴潮等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