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登素有“鲁绣之乡”的美誉,并且是全国惟一的“中国工艺家纺名城”。去年,全市工艺家纺业实现销售收入108.7亿元,实现利税11.4亿元,出口额4亿多美元,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纺加工制造业基地。
做大规模
19世纪末20世纪初,鲁绣技艺已在民间广为流传。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个行业有了广阔的市场。文登市挖掘特色优势,把工艺家纺作为一个主导产业来培植,促其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向大而特方向发展。
目前,文登工艺家纺业已经形成了以云龙、艺达、同大、艺源、万得等五大集团为龙头,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全面参与的集群式生产体系。全市家纺企业和各类配套企业发展到700多家,从业人员13万人,形成了6.2亿件(套)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发展到五大门类、3200多个花色品种,内销全国各地,外销美、英、法、德、日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转轨变型
在文登人看来,传统是优势,也存在劣势。如果不能跟上时代变化,适应用户需求,一直保持“老面孔”,传统的东西就会失去生命力。
文登市经贸局局长于新路介绍说,这几年文登工艺家纺业主要实现了三大转变,即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生产经营型向贸易经营型转变、由产品经营型向品牌经营型转变,这是工艺家纺产业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在文登被称为“技术革命”。云龙集团先后开发出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45项,新针法新工艺86项,获得国家专利56项,每年设计开发出新花样都在2000个以上,平均每天就有6个新花样问世。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文登工艺家纺产品一直实行的是代理出口,主要依赖外贸公司或中间商,根本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市场和销售渠道。这种模式带来的后果是为别人作了“嫁衣”,不仅价格上不去,利润很低,还容易受制于人,被代理公司“卡脖子”。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文登的工艺家纺企业逐渐看到了危机和压力,转而寻求应对之策,积极争取自营进出口权,由做产品向做贸易、做品牌转轨。
谈到未来的发展,威海市委常委、文登市委书记姜岱敏充满信心,“只要抓住特色,找准定位,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发扬光大鲁绣文化,大力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文登工艺家纺产业一定能够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无愧于‘中国工艺家纺名城’的称号。”
(田序滋王汝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