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凌翔
青岛啤酒自1906年在德国慕尼黑博览会上为我国获得第一枚啤酒质量金牌至今,已获得了多少国内外的大奖和殊荣 这事儿,连现任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的金志国一时都说不清。“企业的发展靠创新,百年企业的长足发展更要靠创新。目前,青啤公司内部正在进行结构性变革,从制度、机制、市场、品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变革
,为的就是在创新中再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站在青啤公司总部18楼窗口,迎着拂面的海风,金志国谈起企业的发展,谈起他们不断推出的变革创新,激情澎湃。
改革创新:企业发展两手抓
据青啤公司有关部门统计数字显示,他们的这一轮变革创新,已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今年第一季度,青岛啤酒的产销量、销售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86%、12.82%。发展来自创新,创新源于学习和汲取。2002年,青啤公司与世界最大的啤酒生产商———AB公司建立了战略联盟关系,青啤公司首先引入的是AB公司SOP标准的管理方法和CPCPR关键控制点的管理方法。他们引入SOP首先从管理细节开始,过去工厂的作业指导书常常是由技术管理人员制定,由于没有操作工人介入,基础较差。在重新拟订作业指导书时,他们吸收操作工人参与,以前两天时间就能定出的SOP,现在用了3个月。成型后的作业指导书,没有套话,操作性强。
在建立SOP标准的基础上,又开始对CPCPR(关键控制点)执行效果进行回顾。比如,口味一致性一直是国内啤酒业难以攻克的难题,溶解氧的含量是啤酒保持口味一致性的关键指标,而国内啤酒业的这个指标一直达不到国际水平。青啤公司通过实施关键工序控制点回顾工作法,找出了数百个关键控制点,通过每个工厂、每个车间长时间的排查,终于使溶解氧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青啤公司目前进行的内部变革创新,最突出的是“数字化”管理。如今,青啤公司已建起一个科学和公平的考核机制,从选人、用人、育人都用科学程序和数据说话。他们不仅在用人机制上实现了数字化,在分配机制、运营机制、危机管理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变革创新,自2001年开始到2004年,他们新建和优化了148项制度,对170个管理流程进行了重新审计和优化,新建和优化了24个管理机制。作为中国第一啤酒品牌的青岛啤酒,经过从1996到2001年的快速扩张,如今在全国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已经拥有50家啤酒生产厂。
集中精力:打造“青岛”主品牌
为保护好青岛啤酒这个国际品牌,青啤公司对青岛啤酒、山水、崂山、汉斯以及其他区域性子品牌进行了大规模整合和定位,形成了以“青岛”为主品牌、以崂山、汉斯、山水为二线品牌,并辅之以各子公司自有品牌的品牌体系。在此基础上集中精力打造“青岛”主品牌,不断提高主品牌的生产比例,并将其细分出醇厚、淡爽、纯生三个不同口味的品类,分别赋予不同的产品特性,定位于不同的消费群体。2003年,非典疫情的发生,带来人们生活习惯和消费心理、消费方式的转变。针对这一变化,青岛啤酒公司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保健型、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推动包装形式向小型化、多样化,更加卫生、更加便携的方向发展。2003年11月,他们在啤酒行业率先通过了HACCP国际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并成为目前啤酒行业唯一通过质量、环保、安卫和食品安全四套体系国际认证并拥有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的啤酒企业。目前,青岛啤酒品牌价值、产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利税总额等多项指标均居国内同行业榜首,其年啤酒生产能力已超过510万千升,产品不仅覆盖了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主要市场,并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啤酒出口总量的5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