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钊
北京报道
“投这么多钱在中国大陆建废旧电器回收处理工厂,真得很少见。”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中国轻工业上海设计院)第四咨询设计所副所长赵肇一对记者说。
6月16日至17日,“中欧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技术交流会”在北京西郊香山饭店召开。来自台湾六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企业之一的百盈系统科技公司到会介绍技术和运营情况。其间,总经理叶能魁提到,百盈已在广州投资1600万美元建立了一座回收处理工厂,设计能力为每天(8小时)处理4万吨废料,计划在年内投产。
这一消息在会场内引发了一阵议论,不少人认为,百盈虽然拥有成熟的市场化运作经验,但是同类企业在台湾地区是依靠政府的产业补贴才保证盈利,在中国大陆目前的产业环境下,投资如此巨大,能否收回存在很大风险。
而长期研究考察中国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产业的赵肇一也认为,中国目前的政策环境不理想,而且,二元化市场特点分明,造成大部分废旧产品流向二手家电交易市场。说白了,更多的旧电器回收后,经简单修理被卖给了二手电器消费者,而不是回收金属、塑料等二次原材料出售给工业企业。
这意味着,像欧美、日本和台湾地区那样,在市场和产业作用下形成的回收处理企业模式,在中国很难被“克隆”。“按照我们的调查,目前,在中国运营真正意义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企业很难盈利。”赵肇一说。
令人觊觎的“蛋糕”
尽管产业政策暂时缺失,市场风险较大,但是,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电脑五大类家电的社会保有量超过10亿台,按家电正常使用寿命10年-15年计算,每年将产生3000多万台的报废家电,如果再加上出口家电的数量,中国在回收处理领域的潜力无疑是一块令人垂涎的“蛋糕”。
也正因为如此,此次由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和德国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协会联合主办的“技术交流会”吸引不少回收处理方面的专业企业,除了上文提到的台湾百盈,还有来自德国的ZME电子再生利用责任有限公司、GRIAG Glasrecycling AG公司和肖特(Schott AG)公司,以及意大利梅洛尼设计工程贸易公司(Merloni Progetti)。
这些欧洲企业如此热衷于向中国企业推荐自己,与欧盟《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简称WEEE)实施在即不无关系。按照WEEE指令规定,欧盟市场上流通的电子电气设备生产商,在未来必须“在法律意义上承担起支付自己报废产品回收费用的责任”。
据欧洲的企业代表介绍,现阶段,他们回收废旧家电的渠道主要是与欧洲国家的制造商和经销商以及政府的一些回收机构合作,还没有中国企业主动为其提供废旧家电。
与此同时,尽管目前这些欧洲企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盈利模式,但是据了解,他们短期内并没有在中国投资的打算。梅洛尼公司北京代表处的项目发展专员王涛对记者说:“将中国庞大的制造能力纳入国际家电回收处理产业中是一个趋势,但是目前我们还需要等待成熟的时机。”
中国企业的等待
虽然,由于各成员国在落实本国法律的进程上不一,可能令WEEE在欧盟市场的全面推行前景不明。但是,随着“8月13日”最后期限的临近,关于废旧家电回收的话题在中国产业界日渐升温。
众所周知,欧盟是中国家电最大的出口市场。对于中国的家电制造商来说,目前,可以选择几种方式来回收废旧家电,比如,自行建立相应废旧回收系统,几家联合设立回收系统,委托专业第三方来处理废旧产品等。无论选择哪一方式,与欧盟国家这些技术成熟、有一定规模和运营经验的回收处理企业合作都是不可回避的。
正因为如此,家电协会组织的技术交流会吸引了大量中国企业。一位海信代表对记者说,所以他们特别重视欧盟回收企业介绍的回收技术以及材料方面的信息。
“你们回收生产的二次原材料精度如何?”“都供应给哪些企业使用?”“他们的反馈怎么样?”“你们的年回收量能达到多少?”这也是不少中国企业关心的问题。
上海海立集团的副总工程师苏志军在会议间歇专门找到叶能魁交流,“百盈在台湾如果没有补贴能盈利吗?”他对百盈公司的盈利模式非常感兴趣。“不能,但是百盈在大陆可以找到许多台湾没有的盈利机会。”叶回答说。
原来,在台湾地区,由于政府有补贴政策,所以派人严格检查,企业回收的废旧家电产品只能全部拆解、破碎、回收后,生产出二次原材料才能出售。而大陆现阶段还没有相关的产业政策,对回收企业也没有明确的限制,很多经简单处理的零部件,如电路板,经过清洗和简单测试、修理,就可以大量出售。叶能魁认为这一块可以保证百盈在大陆的盈利。
“如果可能,我们将来建个压缩机回收厂,也不是不可能。”苏志军半开玩笑地说。海立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空调压缩机生产企业,但是在回收处理方面还没有尝试。
呼唤产业政策
正是由于中国的产业政策尚不明确,大多数中国企业对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产业保持着观望的态度。有媒体报道,去年国务院曾批准在浙江省和山东省进行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的试点,但是,最后因为“收不到足够的废旧家电”和“后续资金无保证”等因素均未能继续下去。
“各国国情不同,对待回收处理的产业政策也不尽相同。”家电协会副秘书长徐东生曾考察过世界多个国家的产业情况。据他介绍,美国在这方面走得最早,但是他们并没有全国性的强制法令,而是靠市场的力量推动这一产业发展;日本则出台了全国性的《家电回收法》,据说,日本的回收企业收入中60%靠补贴,40%靠出售二次材料;现在欧盟也出台了相关的法规,要求电器生产企业为回收承担费用,而且,按照WEEE指令的要求,欧盟各成员国也有义务制定自己的电子电器产品回收计划,并建立相关配套回收设施。
与这些国家相比,虽然中国已经出台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但是这只是原则性的法律,在这一法律的框架下,还需要进一步制定细则和规定,才能推动产业的发展。目前,发改委和信产部都在分头制定相关法规。
去年9月,发改委曾向社会公示《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但是这一由多个部门、团体共同研究起草的条例,在公示期内就曾引起广泛的争论。
回收经费如何解决?如果由企业全部承担,对于“微利”的家电企业来说,最终势必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如果由政府补贴,该如何补贴,有哪些企业可以享受?回收体系如何建立?二元化的市场导致大量废旧家电流入二手交易市场,如何收集、运输废旧家电,费用如何分摊?这些都缺乏细则规定。虽然该条例已于去年11月上报国务院,但是它出台后究竟能为产业起到多大作用尚不得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