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许可证7月颁发 纺织企业全线开工加紧出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 03:23 第一财经日报 | ||||||||
有专家提醒,目前纺企全力生产的“冲动”可能招致欧盟紧急应对,甚至影响随后到来的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 本报记者 张红芳 发自上海 “自3月份以来,这个月是我们最忙的时候!”
小吴是沪上一家知名的贸易公司外贸部的负责人,从6月份开始,该公司旗下的8个纺织品工厂开足马力全线生产,准备把7月以后的订单都提前到6月30日前出货。它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商务部19日发布公告,自7月20日起实施《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对国内部分纺织品实行临时出口许可证管理。 统一行动:出货 从现在到7月20日之前,是国内纺企“茫然加力”的时期,它们一边焦急等待更多配额,一边加紧冲击新配额出台前最后一次“无束缚”出货。 昨日,记者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得到消息,针对此前出现的国内部分企业在欧盟通关遇阻问题,商务部已与欧盟紧急沟通并得到妥善解决,国内企业7月20日起运的输欧十种纺织品将依出口许可证等证明办理通关手续,在此之前起运的则不需要此种手续。多数纺企目前都因此加快了在这个“大限”到来前抢先出货的步伐。 在纺织品贸易商们看来,我国政府承诺的每年8%的出口增长率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另外,“由于3~5月市场形势不好,企业出现亏损,因此在具体政策没出台前一直不敢轻易接单。”沪上一家纺企老总抱怨,可能赶不上这趟“好形势”了。目前,他手里只有几个小量订单。 今年上半年,上海纺织品出口金额为50.2亿美元,占出口总量的16%。目前,手里没有订单的纺企普遍着急。 外贸企业变相增加成本 商务部在《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中有规定,今后的纺织品临时出口许可证不得转让、买卖、伪造和变造,但小吴认为,它自有实现价值的地方。因为配额分配办法将使规模较小的贸易公司变相增加成本,而这些成本的价值不亚于关税。 按照《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商务部将按照各个企业相关产品前12个月的出口基数把配额分配到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获得可申请数量的纺织品经营者应在商务部下达的可申领类别和数量范围内向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提出许可申请。在这样的前提下,“出口规模较大的贸易公司(配额)就给谁。”这将使纺织品贸易被无形地加上了另一层成本,在政府统一的调控下,纺织业有可能开始场外的另一种“竞争”。 此外,《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中规定,对于管理期限超过一年的商品,商务部将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安排全国临时出口总量的5%用于支持未获得申请量的新加入经营者。“这5%的量是掌握在地方外经贸委手中的,企业如何争取,将是成本的较量。”小吴说。 记者昨日从上海市外经贸委获悉,商务部19日公布的《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在今后的修改中,可能在分配企业出口配额时把品牌价值计算在内,这对纺企长远发展将是个“利好”。记者从接近上海外经贸委的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最新的配额分配办法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各占三分之一。除了品牌公司自身拥有比较大的贸易公司外,大部分加工厂将以委托方式出口。 按照小吴的分析,实施《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将使贸易公司在今后的出口竞争中获取更多好处。很多产量较大的纺企将进一步开拓“中转市场”,而中间环节增多后的受益者仍然是贸易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