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模式留谈判底线 面对机会主义中国应更强硬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 01:04 中华工商时报 | ||||||||
□ 程凯 中美就纺织品争端的协商还在继续中,但有迹象表明中美很可能采取类似于中欧的和解模式,但是具体的内容还不得而知。 10天前中欧就纺织品争端达成协议时,自由主义的理想屈从了机会主义的现实。中方
这个数据已经明显低于中国纺织出口的平均增长率,因此我们认为,中欧模式不仅应该成为正在进行中的中美纺织谈判的样板,而且其让步幅度也应该成为中国谈判代表的底线。即使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中国需要的让步也是有限的。 谈判好过贸易战,但是,总以大幅让步来换取解决方案的谈判模式将难以持续。美国人单方面采取“特别保障措施”在前,与中国展开贸易谈判在后,面对这样的强硬对手,中国的底线不能比对欧盟时还低。至少有三个理由让中国在与美国的谈判中坚守底线。 首先是给贸易机会主义者一个警告:即使中国在纺织品上愿意让步,让步幅度也应该是有限的,而且这种让步模式不适用于其他产品。 中欧纺织协议必须成为一个特例。由于中国在纺织品上做出较大让步,已经让欧盟其他制造商们蠢蠢欲动。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已经表示了“纺织品模式不适用于其他产品”,但无论是欧洲的制鞋商,还是自行车制造商,都在想着挑起争端、获得好处。 当贸易机会主义继续抬头时,中国必须表现得更加强硬。 对美谈判需要更加强硬的第二个原因是:比较庞大的全球市场份额,中国在贸易争端中的谈判能力应该有相应的力量。 中欧谈判中,中方曾要求欧盟放弃对10类以外纺织品实施保护性贸易措施的权利,但是欧盟后来只同意“未来在实施保护性措施的过程要体现‘克制’”。对此,我们相信,中国的谈判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相对于中国的出口能力,我们有要求更多利益的权利和能力。 中国在与美国的谈判中必须坚守底线的第三原因是:中国政府不能屈从于美国明显比欧盟强硬的态度。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的协定,美欧可以在中国纺织品可能扰乱其国内市场秩序的情况下,在2008年之前对中国纺织品实施年增长不超过7.5%的保护性措施。欧盟在启动保护措施之前与中国达成了协议,而美国人则一意孤行,早在4月就以中国纺织品出口损害了其国内纺织业发展为由,对中国几类纺织品实施了进口限制措施。 对于这样的对手我们必须坚持底线,中国不小的进口额提供了谈判的筹码,美国大豆和飞机将支持中国的谈判底线。美国也不希望引发“贸易战”,即使美国的临时保障措施继续下去,他们也只是将大限推到了2008年。改变不了的趋势是:中国正不断成长为纺织品强国。 中国的谈判代表们不应该对一个强硬者做出更大的让步,否则给人留下的影响将是“吃硬不吃软”,在今后越来越多的贸易谈判中失去主动。 允许中国纺织和服装产品以8%-12.5%的年增长率出口,仅仅比“年增长不超过7.5%”的保护性措施高出少许。自动设置限制已经是向保护主义让步,这应该是底线,不能让反对自由贸易的人总是如愿以偿。 一旦一个贸易保护主义者取得了胜利,还会有100个贸易保护主义者跳出来。他们会不停地忙着设置新的贸易壁垒,现在是这样,2008年以后还会是这样。除非我们明确地告诉他们,中国不会屈从于这样无聊的游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