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国展览馆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落幕。这是中国展览馆协会成立20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中国展览馆协会理事会4年一次的换届大会。在本届大会上,展览馆协会的章程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这似乎意味着:在目前展览业协会缺位的情况下,展览馆协会努力地让自己发挥着中国展览业协会的作用,然而就现状而言,中国展览馆协会所要承担的任务并不轻松。
展览馆建设存在六大问题
“到今年年底,我国可供办展的展馆面积将达到300万平方米,将超过目前世界上展览业最发达的德国的展览总面积(240万平方米),但我国单个展览场馆的面积和规模远不及德国,小型展览中心的数量很多”。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在大会上,直言中国展览场馆建设总体上的过热现实。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不考虑当地和周边城市展览市场的需求,规划的制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结果是要么展览馆规模过大,展览空置率过高,要么规模太小,用不了几年就得扩建和改造,造成资金、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万季飞将这种问题归结为,展览场馆建设缺乏市场调研和准确的规模定位。
虽然有些城市的展览馆被当成城市形象和标志建筑,但其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展览场馆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土地储备不足,交通无法高效组织;外表高大、多层建筑,内部展厅高度和结构严重影响展览的举行和效果;另外,很多展馆忽视人性化设计、配套设施不齐全;建筑布局和功能上没有充分考虑参展者和观众的便利性和舒适度,配套设施滞后,交通、住宿、餐饮、通讯等无法满足展会需求。
事实上,展览馆建设总体过热、缺乏规划、缺乏市场调研、专业性不强、忽视人性化设计、政府直接投资等6大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展览馆协会今后需要直面的难题。
展览馆协会扮演了展览业协会
虽然展览馆协会在“展览馆”这个领域内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但事实上,展览馆行业协会其影响力已经不再局限在展览馆这个范围内。
从某种意义上讲,展览馆协会的作用和影响力已经渗透到整个展览业链条中。记者从展览馆协会的会员名单中可以看出,展览馆协会的会员结构正趋于多元化,会员代表性更加广泛。虽然其会员主体仍然是展览馆,但展览组织者、展览运输、搭建等公司都在其会员之列,基本上已经涵盖了会展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从中国展览馆协会上一任理事长梁文的工作报告以及新任理事长陈若薇的讲话中可以发现,他们都是站在整个展览业的角度来讲的。而且双方都重点提到的“展中展”,就是展览行业的展览会,其主办方就是展览馆协会,在“展中展”上探讨的问题也都是展览整个行业的问题。显然,展览馆协会的工作已经远远超出“展览馆”三个字的范畴而扩展到整个展览业。
在今年展览馆协会章程修改中,记者发现,理论专业委员会可以吸收个人会员,地域性的展览协会和专业性的展览协会可以成为团体会员。陈若薇表示,目前展览理论研究正在发展,但其中有指导性水平的并不多,协会吸收理论研究会员对于信息统计、人才培训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会员的变化、展览馆章程的修改都可以看出,虽然目前中国展览业协会缺位,但由于展览业的发展,必然要求有一个行业组织来扮演展览业协会的角色,而目前这个角色正是由中国展览馆协会来扮演的。
制定行业标准被提上日程
除了吸收会员、加强国内外的行业交流、安排展中展等工作外,制定展览行业标准将成为下届理事会的工作重点。陈若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展览业存在诸多的问题,如重复办展、无序竞争、展览管理水平低、市场化程度不高等,这些问题背后都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行业总体的协调机制。因此,展览馆协会下一步将逐步推行行业服务标准和规范,建立资质认证体系。
据了解,目前展览行业统计工作严重滞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陈若薇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同类展览的展览面积,在宣传中A展览会是2万平方米,而B展览会是3万平方米。但完全有可能的是:A展览会比B展览会规模还要大,因为A用的是净面积而B用的是毛面积。
事实上,统计方法的不同,标准的缺失正是目前展览行业无序的重要原因。据悉,待建立的行业标准,除了展览面积外,还将涉及到展览链条的各个环节。陈若薇向记者表示,在她的任期内,这些行业标准肯定会确立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