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至少7亿元资金缺口的沈阳自来水总公司,因得不到政府相应拨款,最近自谋生路,以公开招商形式,寻求与银行和建材商合作,共担水务改造费用。
据悉,此模式开创了中国水务市场化运作先河。不过,有关专家质疑这种招商模式会导致水务市场滋生“三角债”。而建设部有关官员也未对此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只是说“还需做可行性调查”。
新招商模式引争议
沈阳自来水公司寻求三方合作的具体办法是:银行贷款给建材厂商;厂商为自来水公司提供改造材料;自来水公司用收费权为厂商提供质押担保,银行则可以从自来水公司账户上优先划拨还贷款项。
“这实际上是让材料商贷款垫资,在房地产领域中,这种模式已经被禁止。”清华大学水务专家傅涛对沈阳自来水公司引入的这种招商模式提出异议,“这种模式会导致‘三角债’滋生!”
据了解,早在2003年,政府有关部门就对房地产商无偿占有供应商的款项,并进行无限扩张的行为提出过警示。记者在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121号文件中看到,“商业银行要严格防止建筑施工企业使用银行贷款垫资房地产开发项目。”房地产业界人士表示,现在用第三方的信誉作为担保进行贷款已经很难。
但水务行业并无相应法规,而建设部建设司副司长张悦表示,需对沈阳自来水公司这种筹款方式做可行性调查。
潜在市场吸引合作方
有了房地产业的前车之鉴,材料商们为何还会“趋之若鹜”?
本次中标的河北保塑管材厂的张进军告诉记者:“我们非常看重沈阳管网改造的潜在市场,这里至少有600公里的管线需要改造。”据了解,沈阳每百公里的水网改造项目投资约在6000万元至7000万元。
同时,更大的市场摆在企业面前:身兼辽宁水协会长和沈阳自来水总公司总经理二职的张国祥表示,以距沈阳车程一小时为半径,周边的13座城市将随沈阳实行管网一体化改造,这就意味着,企业占领了沈阳市场就将占领周边城市的管网改造市场。
此外,管材企业认为沈阳自来水总公司在还贷能力上不存在问题,“如果水价上涨几毛,自来水公司每年就会增加几千万元的收入。”
同样处于利益链上的沈阳光大银行相关人士表示,该行对这一贷款项目很有兴趣,而沈阳自来水总公司用信誉和收费权作担保是可行的,据称,目前该合作项目正在办理过程中。
“三角债”危机并非空穴来风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来水公司赖以生存的自来水定价权目前仍归政府所有,而属于沈阳自来水公司支配的那部分水价已七年未涨。也就是说,该公司用来做质押担保的收费权项目基本是“无利可图”。
而根据贷款相关政策,当水价不能满足还贷需求时,风险还将落在材料商身上。如果材料商无能力偿还,最终的损失者将是银行。显然,这与房地产领域的银行坏账问题有些不谋而合。
相关数据显示,沈阳的水价一直维持国内最低标准。建设部建设司副司长张悦就此表示:“建设部一直倡导优水优价。”而建设部已有明确规定,让地方政府对水务行业改造进行拨款,沈阳属地方财政拨款尚未到位,但这种情况需引起重视。
而水利部水资源司最近的一次市场调研指出:“基于城市水务的固有特点,供排水管网建设与维护等投资形成的资产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以社会效益为主,应该由政府以财政形式支付。政府是水务行业公益性、引导性、补贴性投资的主体,不能将责任转嫁给公众。”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水价过低,正影响着水务行业的投资回收和正常盈利。”“我们公司的第八水厂曾经作为‘沈发展’的一部分在香港上市,实际盈利并没有股价那么高,企业只能拿自己的钱为香港股民分红。”张国祥无奈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