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向中国钢铁企业索要高价的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商必和必拓,近日准备直接进入中国钢铁市场,与中国四大钢铁企业共同出资20亿元,合建威拉拉联合公司。
据澳大利亚媒体透露,此合营申请已被澳政府批准。而根据计划,中国四大钢企——唐钢、武钢、马钢、沙钢将因此至少获得每年1200万吨的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
必和必拓此次“求和”并不代表其放弃索要高价的图谋,它已迫不及待地向外界释放出继续涨价的信号。令人惊讶的是,中国钢企在寻求合营的过程中,并不急于借机提升定价话语权,反而更看中未来与合营外商“分红”。
戏剧性的转变
3个月前,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一的必和必拓,与中国钢企展开了惊心动魄的价格谈判大战,单方面要求铁矿石涨幅从71.5%上升到105%,双方关系因此陷入僵持阶段。
而在6月份,价格战硝烟未散,必和必拓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威拉拉联合公司获批,该公司还首次把全球董事会安排在中国召开,此时,他们对3个月前的价格战避而不谈。
必和必拓戏剧性的转变令人生疑。中国四大参股钢企之一的马钢股份证券部一位人士直言:“澳方的转变太快了!让刚刚噩梦初醒的中国钢企无法心平气和地接受。”
去年年底,中国四大钢企与必和必拓签订了合营开发威拉拉铁矿的协议。根据协议,中方总计持有股份在50%左右。但中方只作为出资方参与组建公司,不参与威拉拉联合公司的管理。尽管有此合作基础,但在今年的铁矿石谈判中,必和必拓仍是肆意抬价。
而四大钢企也大有重蹈宝钢覆辙之嫌:两年前,宝钢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合资成立宝华瑞矿业公司,因此取得每年600万吨铁矿的稳定供应。同时宝钢还与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合资组建宝瑞吉公司,再得每年1000万吨的铁矿供应。淡水河谷与哈默斯利恰好是今年与必和必拓合谋涨价的始作俑者,宝钢也只能被迫接受大幅拉高的铁矿价格。
中国难控定价权
必和必拓突然向中国钢企“示好”,显然是从长计议,看准了中国对于铁矿的高需求。并想通过合营的“捷径”,直接“入侵”中国市场。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介绍,目前国内探明的可供经济开采的铁矿只有80多亿吨,以每年2.6亿吨的消耗计算,只够用30多年。而2004年中国进口铁矿石2.1亿吨,比2003年猛增0.7亿吨。2005年仍需增加4000万吨成品矿进口。
而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奇普·古德伊尔一再强调,被称为“全球吸铁石”的中国有望取代日本成为其最大买主,该公司对中国的出口在过去3年中已经增长近5倍,未来3年还将花100亿澳元约合75亿美元扩大20个矿产项目,以满足中国对铁矿的需求。如有可能,还会考虑直接在中国投资建厂。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必和必拓“先打后和”的举动是个阴谋,是想在下一轮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掌控更大话语权。而中国钢企虽然提供了全球最大的铁矿消费市场,却不能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提高谈判话语权,反而可能被必和必拓再次利用,成为铁矿石提价的牺牲品。
奇普·古德伊尔8日在接受澳洲媒体采访时的表态,似乎印证了业内专家的分析,他表示:必和必拓在未来与中国的谈判中,仍将寻求提高澳大利亚铁矿石的售价,起码要和巴西铁矿石价格保持一致。而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会长邹健预测,中国企业应该不会像欧洲和南美企业那样,借合营之机要求与必和必拓重新谈判矿石价格。
心甘情愿挨打?
既然中国钢企仍无法在铁矿石定价上拥有发言权,为何还要寻求合营,合营之后还甘于被动挨打?
中国钢企通常的说辞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限制铁矿石进口,使得钢企铁矿需求得不到满足,只好寻求合营。而有业内人士直言,通过参股合营公司提取“分红”、“回扣”,才是不少钢企“不计得失”选择合营的真正理由。
“进军海外将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并能够得到稳定且价格合理的铁矿资源”,这是宝钢当时与巴西合营时的说辞。而在全球铁矿石一片涨声中,宝钢偷偷笑了。可以想见,一旦必和必拓涨价的愿望达成,四大参股企业也会心甘情愿地挨打。
唐山钢铁公司董秘张建忠的一番话颇有深意:“如果合资公司有利润,四家公司可以从合资公司获得分红,这将使中国钢企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为规模扩张提供稳定原料资源。”
张建忠的话可以解释为,如果必和必拓涨价的愿望达成,四大参股企业尽管会面临成本提高的压力,但其利润损失仍可从铁矿供应商的股份分红里得到补偿。
邹健还坦言,铁矿石可观的投资利益“可能导致一种倾向,即钢企订购国外铁矿时,国外铁矿商会给予钢企一定‘回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