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种昂 济南报道
孤掌难鸣,这是山东铁路拟大范围引进外资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2005年6月初,山东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山东省国资委)在赴香港招商时公布了6条地方铁路、涉及50多亿元人民币的招商引资计划,其中3个项目允许外资独
资建设,两个可向外资转让既有产权。这是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第一次拟向外资全资转让铁路股权。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许多项目招商已有两三年,一直在与外资谈判。可至今为止,尚无一家能与外资结亲。许多地方铁路项目因受整个铁路体制所累而使外资进入受阻。
优质项目
此次招商的6个项目中3个项目允许外资独资建设,两个可向外资转让既有产权。根据山东省国资委的官方网站显示,总投资12.244亿元人民币的临朐至沂水铁路续建项目、1.57亿元的龙口港进港铁路项目和7.9亿元的枣庄至临沂地方铁路项目将允许外资独资建设,总投资12.5亿元的大莱龙铁路站后工程建设项目可向外资转让既有产权。既有铁路青临线,可向资方出让青(州)临(朐)铁路部分产权。
“向外资全资转让地方铁路最终还要国家发改委批准。但从山东省国资委拿出的地方铁路招商项目来看,拟向外资全资转让的都是新建项目,而且盈利前景大都较好。”山东省国资委规划发展处的贾慧丽告诉记者。
虽然枣庄至临沂地方铁路项目被同意全资向外企转让,但这个项目的招商负责人魏昌银却告诉记者,“向外资转让难度太大。”
“枣庄市地方铁路管理局曾去香港、深圳招商,已同多家外资谈判,但如今目标还是锁定在了日照港等几家内资企业。”魏昌银表示。
枣临铁路本应炙手可热。
据魏昌银介绍,枣临铁路位于山东省南部的枣庄和临沂两市境内,西起京沪铁路支线薛枣线终点枣庄站,东止兖(州)日(照)线临沂西(红埠寺)站,全长82.77公里。枣庄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全国十大出口煤炭基地之一,探明储量在45.2亿吨,占山东省的27%。而在目前,我国煤炭资源的运力紧张,需求则持续膨胀。
在枣临铁路项目招商书中记者看到,修建枣临线,可使枣庄的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水泥等建材拥有最短的下海径路。运输距离至日照港缩短122公里,至连云港缩短30公里,也缓解了京沪线的运能紧张状况。据预测,近期运量为1182万吨,远期运量为1991万吨。分析显示,在效益减少10%和费用增加10%的最不利情况下,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1.72%。
“从山东省国资委拿出的地方铁路招商项目来看,拟向外资全资转让的都是新建项目,而且盈利前景大都较好。” 贾慧丽告诉记者。
顾虑重重
但魏昌银透露,枣庄市地方铁路管理局在同外资企业谈判时,外资企业不约而同地开出只投资、不参与运营管理,铁路建成后收取固定回报的条件。这位负责人认为,由于外资企业提出的固定回报较高,远高于贷款利率,而铁路项目本身回报率较低,将来是否能真正赢利还未可知,所以地方铁路局并未同意。
据济南铁路局的资深专家分析,外资企业之所以提出这种要求,表明了外资投资慎重,对于铁路行业未敢轻易涉足。外资企业投资是以赢利为目的,但目前我国铁路却存在大面积亏损的现实。虽然局部新建铁路可以赢利,但成本核算却是一大障碍。专家指出,铁路行业有其特殊性,由于全国铁路贯通相连,地方铁路被交织在国有铁路当中,单独一列车次成本如何核算?营运中火车跨越地方支线,进入其他支线、干线时收益如何分配?这些都是外资企业进入前应厘清的问题所在。但事实上,我们铁路的单独结算目前却很难一一明晰。
同时,虽然项目招商上标有10%以上的预期投资回报率,但由于外资不愿参与管理。而目前铁路管理水平也让招商方缺乏自信。据了解,单条铁路的赢利测算较为复杂,不同的测算方式可出现亏损或赢利不同的经营结果。这也被认为是,外资提出固定回报的原因之一。
在采访中,记者与临朐至沂水铁路续建项目、烟台龙口港进港铁路项目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得到了近乎相同的答复。临朐至沂水铁路续建项目招商负责人付廷俭向记者透露,目前.潍坊市地方铁路局已同包括澳大利亚和美国在内的10多家公司先后进行了谈判。但他坦言,项目最终全资出售给外资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虽然全资购买股份所承担的风险小,但外资企业却提出铁路运营管理的成本较高,而项目预期收益较低,投资回报期太长。
对于地方铁路招商没能得到外国企业响应,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贾利民教授指出,是整个铁路的体制滞后将地方铁路招商的自主优势淹没其中。他认为,和其他行业外资削尖脑袋要钻进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是,惟独铁路遇冷。这其中主要原因在于;铁路不同于一般行业,进入者面对的不是一个单纯的企业合作和旅客、货物运输。由于全国铁路网是一个整体,出铁道部集中调度,采用“统一调度、统一核算”的运营机制。而运量分配直接决定线路的经济效益,外资民资的进入很可能会遭遇公平问题,将导致扭曲的同业竞争。而且,铁路尚未政企分开,铁路运输企业基本没有自主经营权,外资进入参与运营铁路也将会相应丧失对自己财产行使完整法人权利。所以,根本的体制问题不解决,单纯的政策付出很难形成吸引外资大量进入的动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