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6月16日电 记者翁淑贤报道
昔日富饶的珠江口海域如今95%海水被重度污染,这是日前结束的“珠江三角洲近岸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得出的初步结论。曾长期生活在深圳湾畔的渔民阿忠听到这一消息无动于衷,那副早就麻木的表情让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坦言:“这里的海水多年已不见清,海边的淤泥又黑又臭。过去,我们的渔船只要驶出几海里就可满
载而归,现在就是再开出十几海里也不一定有收获。”
其实,深圳近海的污染变迁只是一个缩影。包括广州、东莞、中山、珠海、深圳和港澳特别行政区近岸约6000多平方公里的珠江口海域曾有200多种海洋鱼类在这里产孵、索饵。但现在,这里已鱼不成汛、种不成群。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珠江口靠近内伶仃岛以北,南沙、虎门、宝安和南澳等海域的浅水层和深水层共约2500平方公里的海域,约有95%的海水按国家标准监测达到了重污染级,5%属中污染级。
珠江口海域日趋严重的污染到底从何而来?围海造地、无序采砂、陆源污染和人工养殖是专家们一致公认的“四大元凶”。
“珠江口是广东围填海最多的区域。”广州市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夏真指出,围垦造地和港口码头建设已使珠江口海岸线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州市海洋地质调查局1996年和2003年分别拍摄的卫星图片显示,中山横门1996年后新增出1/3的面积,朝海里最远延展出6.3公里。据统计,近年来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市沿海围垦总面积已达到6666.7公顷。填海让珠江口生态更加脆弱:红树林被大片破坏,原有的湿地功能不复存在;珠江口的潮流动力因海岸线的改变而降低,海水的自净能力下降,水质逐年恶化……
无序采砂使珠江口部分海域的海床越挖越深,改变了水的流向,甚至造成海岸侵蚀,出现海堤崩塌,进一步堵塞珠江口水流,减弱冲刷自净能力,留下更多污染物。夏真介绍说,采砂在排出了大量污泥浊水的同时还搅动了沙层中的有毒物质,使海水遭受重复污染。
陆源污染物是造成珠江口近岸海洋污染的另一“罪魁祸首”。广东省环保局副局长陈光荣介绍,近年来排入珠江口的各种污水量每年超过20亿吨。他说:“由于市政污水处理设施不足,到2004年广东仍有65%的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此外,近十几年来,在珠江口围海养殖的过程中,大量饵料被投入海中,造成海水严重富营养化,赤潮现象愈演愈烈,近两年仅深圳大鹏湾和深圳湾海区发生的赤潮就有10多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