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口气更要鼓足气 长三角纺织企业在反思中求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 10:32 解放日报 | ||||||||
在中欧就纺织品贸易争端达成协议之后,作为我国纺织品生产“根据地”的长三角地区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新变化,众多纺织企业在反思中求变,在新的层面上谋划未来。 “松口气”更要“鼓足气” 《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备忘录》的签署,让长三角地区纺织企业不约而同地感到“松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总裁席时平、华源集团副总裁钱锋表示,这个协议化解了中欧贸易双方一直处于“顶牛”的局面,为我国纺织企业创造了平稳发展的环境。 目前,在长三角地区注册登记的16万家纺织企业,占有全国纺织服装业三分之一的生产能力和四分之一的服装品牌。上海、杭州、苏州、绍兴、太仓等地被视为我国纺织业的“核心地带”。因此,这里的动态走向往往成了反映我国纺织业的“晴雨表”。 有关方面提供的消息说,一个标志着长三角纺织企业走上合作之路的机构———“长三角国际服装加工接单中心与产能展示中心”即将在上海组建。这个机构将吸纳2000家大型纺织企业。为筹建这个机构提供策划方案的上海工业发展咨询公司总经理董锡健说:“中国纺织企业的生存之道,不能走无序竞争的老路,而是要联合起来,做大做强自身,关键是做出品牌效应。” 董锡健介绍说,我国与欧盟达成协议后,长三角地区的纺织企业普遍感到高兴,但也意识到,三年缓冲期将成为纺织企业的“整编期”。所以,松了一口气之后,就要鼓足力气练内功,抓住机遇上台阶。 反思之一:如何减少无序竞争 去年底我国政府决定对纺织品征收出口关税时,少数企业尤其是一些非主流出口企业就纷纷抢接订单,加班加点组织生产。1月1日全球取消纺织品配额后,这些企业的低价纺织品便大量流向欧美等市场。 自今年4月份欧美酝酿对我国纺织品“特保”以来,长三角地区一些纺织企业满负荷生产。在国家决定6月1日起对81项纺织品取消征收出口关税后,一些中小型纺织企业更是加大马力,尽量赶在欧美海关大门“关闭”之前清关。 此前,美国对我国生产的袜子实施“特保”措施,由于短时间内国内袜子大量出口,致使限额到5月底就已全部使用完毕,这造成了义乌一些企业近期出口的货物无法在美国海关清关,只能转运其他国家甚至运回货物。 少数企业的无序竞争,不仅打乱了中国纺织品出口秩序,而且容易授人以柄。华源集团商务部部长助理沈根发说,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企业应加强自律。东方国际集团综合业务部部长郭福荣认为,外国人怎么做,我们管不了,但不能自乱阵脚。 反思之二:如何重塑话语权 盲目追求数量扩张,是长三角地区纺织业近年来的一大“景观”。以代表纺织业国际先进水平的无梭织机为例,浙江省的拥有率已从几年前的3%,提高到如今的50%以上。目前,浙江的化纤生产能力和织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为了在“后配额时代”大踏步前进,前两年,许多企业不惜重金进口了机器,又不惜成本让生产设备闲置,只想等到2005年新年钟声敲响便投入运行。这种投资拉动型的发展,使部分纺织品产能迅速膨胀和过剩。 痛定思痛,欧美的“特保”惊醒了“后配额时代”的美梦,促使长三角地区众多纺织企业思考如何走出盲目扩张的误区,重塑真正有分量的话语权。 被称为“纺织业重镇”的浙江绍兴,纺织业已占工业生产总值的50%以上。近日,绍兴市市长张金如表示,今后绍兴仍要注重提升纺织产业结构,提高纺织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目前,绍兴市已开始关闭城区的一些印染企业,对于传统落后的产业和企业,一律不再提供资源要素支持。对“后配额时代”全球纺织市场寄予厚望的许多纺织企业开始认识到“苦练内功”与“多元化拓展市场”的重要性。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去年营业收入250亿元,出口约20亿美元。为了应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他们将致力于发展以高科技、差别化、环保型为特征的新型化纤及材料,从而在国际市场上争得真正有分量的话语权。 反思之三:如何稳步“走出去” 从贸易争端审视我国企业的全球视野,也成为长三角地区众多纺织企业共同思考的课题。 上海工业发展咨询公司总经理董锡健认为,反思纺织品贸易争端,可以领悟到调整发展思路的必要性。从资源配置角度看,要从以往热衷于在本国范围内配置资源转向从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这就需要促进企业稳步走出去。 在这方面,“华源模式”受到长三角地区纺织企业的关注。华源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集团,去年进出口总额为26.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7亿美元。华源纺织在墨西哥设厂,把产品销到美国、加拿大,得益于那里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华源产品不但没有遭到“特保”限制,美、加两国政府还向华源提供棉花补贴和产业保护奖励。华源墨西哥厂的劳动力成本要高于中国内地,但收益与“付出”相抵,其每吨棉纱的出口利润比国内直接出口高出近万元。 面对充满变数的国际贸易摩擦,华源集团通过海外设厂绕过贸易壁垒的做法,引发长三角地区纺织企业的思考:“走出去”,是改变增长方式、缓解贸易纠纷、分散经营风险的路径。 “走出去”的力度已经悄然加大。宁波申洲针织集团有限公司将斥资3380万美元在柬埔寨建立日产23万件服装的工厂,产品将从柬埔寨直接出口美国市场,从而突破产品“原产地”的限制。在绍兴,已有多家企业在尼日利亚等国投资建立纺织企业,其中海外纺织项目最大投资额为600万美元。 “走出去”正成为长三角地区越来越多纺织企业的选择。 (新华社上海6月15日电) (新华社记者 高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