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产品整合 而非战略姿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 08:10 第一财经日报

  陈志刚

  资源合一、品牌合一、公司合一,尔后延及国内Linux圈,形成大一统品牌——共创开源和拓林思的合作,似乎给了我们以足够的想象空间,来乐观展望Linux的中国命运。

  我们自然会有足够的理由,对这种展望满怀激情和热忱。

  在垄断和被异化的威胁面前,企业、行业,还有政府,总是在各种利益体之间游移站位,通过对工具的选择和平衡,来规避可能遭遇的政治、商业风险。

  回头看来,Linux的脆弱气息长喘至今,很大程度上即利用了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垄断威胁,以及用户对这种威胁的平衡——当然,这种生存空隙还将继续为Linux洞开。

  最近传出的消息是,古巴政府宣布放弃Windows系统,开始使用Linux系统;而韩国软件振兴院(KIPA)也正计划通过各种活动,大力推动Linux在政府部门的应用——韩国的目标是,在2007年之前,实现Linux台式电脑普及率从目前的0.3%提高到5%。

  与微软Windows在欧美麻烦不断的境遇相比,巴西、印度、南非、中国、俄罗斯及韩国等最早在政府层面推广Linux的国家,近来对后者的支持势头异常迅猛,中日韩在该标准方面合作的加强就是佐证。

  同时,企业层面上,“Windows系”倒戈投奔Linux阵营的之事也在不断上演。比如,英特尔前段时间就证实,该公司内部新成立了开放源代码部门,主要支持Linux与其他开放源代码软件供货商之间的合作关系。

  甚至,微软自己也感觉到战略危机了,开始公关性地示好Linux。前不久召开的微软管理峰会上,微软CEO史蒂夫·巴尔默也公开表示,微软将帮助企业管理自己的整个IT环境,包括Solaris和Linux操作系统,而不仅仅是Windows。

  诚如此,不可忽视的事实却是,政府、产业力量对Linux的偏斜和拥抱,很大程度上都可归因于“防垄断和挟持的战略性考虑”,源于“市场需求”和“产品诱惑”的实际驱动力到底有多大,却值得好好研究。

  比如,具体到共创开源和拓林思的合作项目上,其必然性和可行性如何就可以再次思量。根据记者采访资料,这桩合作案除了上面所说的战略环境外,最直接动因差不多就是陆首群的红娘作用,而双方在产品线和研发互补关系等方面是否完全合理却不得而知——而公司合二为一的支撑点原该于此。

  还是抛却战略环境因素,从市场需求方面来说,Linux与Windows系统之间应该不存在任何差别——尽管在实际应用中,前者主要渗入了政府和企业领域;后者则企业、政府、个人用户通吃——而Linux受阻个人用户市场的原因恰恰源于其产品因素,即缺少应用,难以走向桌面。

  因此,Linux做大的突破口应该从应用层面来寻找,而所谓Linux整合的意义也应该从单纯上游系统厂商的抱团,往上下游延伸,形成从硬件、到操作系统、到相关应用软件的大联盟。这才是Linux最终挑战Windows的致命武器。

  好在已经有了这种组合苗头。

  今年5月份,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发起成立了中国Linux产业战略联盟,中科红旗、中标软件等Linux操作系统发行商及方正、同方、用友等60余家企业作为首批成员,开始打造完整产业链条。

  任重而道远的是,面对全球范围内309个Linux方案以及这些方案上下游的软硬件支撑厂商,如何将Linux阵营合力最大化?这一过程,将比与Windows的直接对抗来得更加艰辛和漫长。又一个攘外,先安内的难题。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精彩铃声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