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 > 正文
 

中海油更需要优尼科 185亿继续竞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2日 12:18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林凡 上海报道

  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0883,HK,以下称中海油)再次向世人发出信号,不要低估了其走出国门寻找资源的能力和决心。该公司在6月7日发布的一份措辞谨慎的声明中称,仍将考虑向加州联合石油公司(Unocal Corp,下称优尼科)发出收购要约。按储量计算,后者是美国第九大石油生产商。此前,美国石油巨头雪佛龙德士古
(Chevron Texaco)已在这场竞购战中以180亿美元的报价暂时胜出。

  尽管要实现这桩潜在的中国企业迄今最大海外并购案还只是一种可能性,实行起来困难重重,人们还是对此津津乐道,成败与否已不是谈论的焦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正在改变中国以往的行事方式,政府正在鼓励大型国有能源公司走出国门,寻求建立新的能源供应基地。作为一个有益的尝试,中海油此举的意义或已超出了并购本身。

  昂贵的收购

  中海油5月31日在向香港联交所递交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正在继续就关于优尼科的几种方案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提出收购要约,不过目前还未就此做出任何决定。6月7日,中海油发布公告,否认公司收购优尼科公司的计划夭折。

  4月份,德士古公司以180亿美元现金加股票加债务的出价率先与优尼科达成收购协议,使得中海油拟以130亿美元全现金收购的计划落空。

  如果要让优尼科改变立场,中海油必须增加收购溢价,这将使得收购资金超过180亿美元。此外,根据德士古和优尼科的协议,中海油还必须支付给德士古5亿美元的高额单方终止协议费用。

  “对我们来说,收购优尼科将是一宗非常昂贵的买卖。”中海油内部人士表示。他同时指出,优尼科与中海油的业务重叠很少,双方资产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对于中海油来说,买下优尼科是一桩极具吸引力的交易。因为这意味着,中海油在全球范围内业务的扩大。

  优尼科最具吸引力的资产是它在东南亚的潜在油气储量。这些主要分布在泰国、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的油气田,预计是该公司已探明储量的1-1.5倍。在印度尼西亚,优尼科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成本最低的液化天然气资产,而且储量巨大。倘若能够收购优尼科,中海油即可成为在亚洲拥有并控制最重要液化天然气资产的公司。另外,优尼科在墨西哥湾和里海也拥有优质资产,而中海油在里海地区扩张的愿望曾经受挫。

  “如果收购成功,优尼科将为中海油提供具有优良价值的战略资产。”中海油上述人士表示,

  但部分投行人士对这项可能的“中国企业与美国竞争对手之间的第一场收购战”抱有疑虑。美林和高盛均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这项潜在收购的不明朗因素很高。美林指出,鉴于目前油价状况和中美关系,收购的时机亦不恰当,且优尼科庞大的美国资产背景与中海油不太相符。

  高盛证券在报告中指出,中海油若要进行收购,需透过发行新股及银行融资支付收购代价,将会大幅削弱中海油的财务能力,以及对每股盈利带来摊薄效应。高盛称,收购将会为中海油的股价带来不明朗因素。

  出于类似对股东利益的担心,中海油的部分独立董事是反对继续竞购的主要力量。有报道称,如果收购成功,中海油计划背对背出售优尼科的非亚洲资产,以缓解融资压力。

  而能源行业的分析师均认为,像中海油这样大型的国有能源公司有足够的财力来进行此类大型交易。因此在海外收购方面,价格对中海油的影响不大。

  走出去的理由

  中国为确保能源供应正在实施积极的海外战略,大力推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由此,三大国有石油公司被推到了前线。

  “对三大石油公司来讲,现在除了技术,关键在于控制资源,否则股票分文不值。” 中国能源网CIO韩晓平表示,“中海油有市场,缺的是资源。获得资源的任何动作都可以提升市值。”他认为,买下优尼科比到苏丹打油井风险小得多。

  然而到目前为止,大型国企在海外收购资源和资产方面并不顺利。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戒骄表示,西方石油公司已经占领了世界上主要的采油区,中国企业要进入势力范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中海油有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海油暂时将视线放在加拿大、东南亚这些还未被完全占领的地区,并需要等待和寻求合适的机会,对当地的一些公司进行收购。不久前,中海油收购了加拿大主营油砂业务的能源公司MEG17%的权益。

  刘戒骄认为,从政府的角度考虑,是否能够成功收购优尼科并不重要,借助这次竞购来更大地开拓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之路才是意义所在。他说,具体收购事项的成败不会影响大局。

  安邦分析师则表示,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更要为中国企业收购海外资产积累操作经验。一方面是对收购过程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如何实施并购整合,特别是解决跨文化整合问题。安邦分析师指出,在这方面中国企业的欠缺经验可能会使自己付出比在收购价格问题上更大的代价。

  谁是更合适的买家

  尽管从目前看来,德士古仍然是优尼科最中意的收购方,但在亚洲,它和优尼科面临同样的问题——即如何为优尼科巨大的潜在天然气资源寻找客户。

  而中海油已在中国东南沿海建立了一连串液化天然气终端,这些地区对于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增长前景非常可观。预期在2015年,中国每年将进口液化天然气1800万吨。因此,如果中海油购买,会加快资源开发速度,可以实现的增值巨大。

  “从公司收购来讲,优尼科卖给中国人最合适。”韩晓平表示。

  他指出,从国家层面上考量,中海油盘下优尼科的资产,将减少在其他地区与美国争夺石油,更符合美国的利益。

  中国对海外资源的战略搜寻使得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开始变得敏感,而收购优尼科将是中国人首次买入一家大型美国能源上市公司。韩晓平说,这项收购最大的问题不是对中国企业的考验,而是对美国的考验。关键要看美国能不能接受中国企业在WTO的框架下,以市场经济的手段介入对能源的争夺。

  他表示,美国可以通过这个过程理清对中国的能源政策,想清楚是否愿意把控制的资源与中国分享,这一点更为重要。

  “假如美国三大汽车企业要在中国卖更多的车,就要让中国人有足够的油。”韩晓平说,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逻辑。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