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公司出手大单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降压灵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1日 13:48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 徐昙 在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波音出手了。 6月2日波音公司与中国航空企业签订了6亿美元的飞机零部件生产大单。这是历史上波音与中国签订的最大的单笔生产订单,几乎涉及了中航一集团、中航二集团等中国所有最
而这样的故事与中美贸易摩擦史上的“剧情”似乎不太一样。以往,一旦争端再起,美国挥舞“巨额贸易逆差”大棒对中国施压的时候,总是中国表现的积极主动。如去年,中国政府采购团三次赴美,花费大约100亿美元,采购了大宗价格不菲的美国商品,其中最昂贵的要属30架波音飞机。 飞机采购一定意义上是平衡与发达国家贸易盈余的手段,早已不是什么隐秘。航空企业也深谙一定时机要充当一下平衡国际贸易的砝码。波音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王建民曾笑言:“中美贸易负差最容易的解决办法就是多买些波音的飞机。” 波音在此次贸易摩擦中的积极主动至少传达了一个信息:相对于美国政府,美国的企业与中国建立更融洽关系的愿望更迫切。因为对于波音来说,最紧迫的任务是把握住中国未来激增的市场和抵御空客的进攻。 波音预言亚洲的航空公司未来20年将需要6400架新飞机,其中仅中国就占了1/3强,需要2300架。可见未来市场的巨大。 去年,最让波音没有面子的是,空客首次超越波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机制造商。因为在打开国外市场包括飞机销售上,空客比波音的策略更灵活。比如空客有变通的营销策略和有竞争力的价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空客“抢走”了波音与欧洲第三大廉价航空公司——柏林航空66亿欧元的订单。当时有消息称空客与柏林航空接洽时,波音笃定柏林航空不会因为价格而动摇。结果柏林航空CEO与空客高层仅会晤了90分钟这笔大买卖就当场拍板了,波音追悔莫急。 波音撤换了负责销售的副总裁,销售策略也在慢慢变通。比如更灵活的定价策略,对销售主管的放权等。 可以分析波音在中国下单6亿美元,一方面可以降低高昂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就是在中国组装的飞机可以以灵活的价格销给中国的航空公司。 当然,波音并没有僭越美国的限制,只是把机翼、登机门等非核心部件的订单交给中国企业,发动机、驾驶舱等核心生产仍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但是这一步,给了波音在中国市场更多的主动权。时下,在欧美政府的明争暗斗和相互妥协的蛊惑下,波音和空客因为“补贴争端”从而矛盾激化,双方一场世贸历史上最昂贵的诉讼似乎已不可避免。这件事从另一方面显示两巨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而在中国乃至亚洲的角逐决定着未来谁在商业利益上的胜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