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长春 成都:捷达双城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 21:5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陶春宇 陈红娟 成都、北京报道

  有人说,一汽-大众成都设厂,是竺延风全国一盘棋战略的具体措施;也有人说,捷达西迁,是一汽-大众为了解决地理劣势的无奈之举。

  正是有了这些猜测,5月29日,成都一汽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成都一汽)低调
而简洁的搬迁仪式,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

  作为一汽-大众的合资方,大众(中国)此次并没有派高层参加,仅仅由一名经理级人士以“观察员”身份象征性地出席。事后来自大众(中国)的解释是,“目前没有接到大众要在成都设厂的任何消息。”大众将来是否会参与成都一汽的项目,还要视情况而定。

  成都一汽成立于2002年10月21日,由一汽集团与成都工业投资经营公司、四川旅行车制造厂(四川丰田)组建而成的。成都一汽84976万元的股本构成中,一汽集团占总注册资本的81.15%,成都工业投资公司占18.85%。

  将要搬迁到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是原成都一汽生产华西客车的厂区,而四川丰田还在原地不动。搬到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占地面积将从原来的60亩左右扩大到1800亩,先期将生产已经在长春生产了9年之久的捷达。

  给新“捷达”让路

  目前,一汽-大众正在加紧捷达生产线的拆迁工作。按照一汽-大众的计划,捷达生产线的搬迁预计在6月底完成。据说,共有24辆拖车将捷达生产线从东北拖到成都。

  有成都一汽的员工介绍,这几天,公司的高层每天都在开搬迁协调会议,很少遇到他们。成都市市长葛红林在之前的四川优势产业推介暨项目对接会上透露,“该项目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作为一汽-大众的功勋产品,捷达使用的是已经有相当长使用年数的PQ32平台技术。从一汽集团和一汽-大众方面传来的消息显示,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目前普遍使用的是PQ34平台。PQ34的平台技术面世已经有7年左右的时间,大众在中国生产的宝来和高尔夫使用的就是PQ34平台。

  另外,大众(中国)现在正在全面推广PQ35平台,这个平台虽然以A级车(即小型车)为主,但也可以生产大一点的B级轿车,既能生产新POLO,也能生产帕萨特B6。

  一位担任过一汽-大众高层的内部人士透露:在一汽-大众,即将生产一款和捷达基本类似的自主品牌轿车,该车型将在PQ34平台上生产,并将事实上与目前的捷达产生直接的竞争。

  鸠占鹊巢,一汽-大众将捷达PQ32生产线西迁成都,成了势在必行的计划。有分析人士认为,放弃捷达PQ32生产线,对于一汽-大众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损失。

  虽然,大众(中国)极力回避在成都建厂的事实,但是知情人士称,大众把成都看成他在华的第三工厂。2007年,一汽-大众要在成都建立占地92万平方米、年产10万辆乘用车的工厂,若按照最快速度,一汽-大众成都项目将在2006年底建成投产。

  据悉,捷达西迁之后,短期内不会有新车型进入成都。

  赌成都

  成都一直被视为中国汽车第三城,汽车保有量仅次于北京、广州。同样,成都也是捷达的西南后花园。

  据调查统计,捷达在成都一年的销售量大概在五六千辆保有量可能在5万辆左右。当地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成都的出租车七八成都是捷达。”

  “无论是汽车保有量还是增幅,成都都是一汽-大众不可能忽视的区域市场。”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捷达西迁成都后,通过提高国产化率和降低成本后,捷达8万左右的价位如果再适当往下降一点,或者是配置更好一些,将会大大刺激成都人的购买欲。

  另外,成都街头,跑着大量的捷达出租车。据粗略统计,整个成都市大约有三四万辆出租车,如果以每五年的更换周期来算,每年将更换一万辆左右的出租车。如果捷达西迁成都后,将这块市场抢占后,就有一万辆左右的基本量。

  有关汽车分析人士称,目前捷达车在东北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市场已经略显饱和,而在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对捷达轿车的市场开发尚属空白或不太充分。

  捷达西迁成都后,可以成都为半径,向中西部地区辐射,这样就可以大大延长捷达的生命周期,并有可能使其焕发第二次生命,该分析人士称。

  成都当地同样透露,为了加强成都一汽轿车的协调工作,此前一汽集团的工会常务副主席孙锋到成都市任市长助理。

  “一汽轿车项目就是在四川省、成都市两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并允诺了一些优惠条件之后才取得进展的。” 成都市政府一位官员表示。

  记者从一汽-大众探听到,一汽集团的高级经理、原一汽-大众生产部长赵世胜被派到成都一汽任总经理。赵世胜是生产物流管理的行家。

  原任成都一汽总经理的姜治中改任成都一汽的专务董事。赵世胜过来后,将负责成都一汽的搬迁和一汽-大众轿车项目的建设。

  大众暗推

  捷达西迁成都并由赵世胜担纲,一汽-大众显然另有用意——帮助一汽-大众节约成本。

  据悉,今年第一季度,德国大众旗下两家合资企业的盈利状况已从一年前的1.06亿欧元,恶化到1700万欧元的亏损,这是大众进入中国近20年来的首次亏损。

  因此,今年一汽-大众提出了“疯狂国产化”的口号。一汽-大众高层统一认为,提高国产化率、降低成本是提高一汽-大众盈利能力的关键。

  一年多以来,大众在中国各项策略的不断调整下,已经清晰地指向了一点——加强本地化。西迁是一汽-大众SDP计划的一部分,即节约成本计划。

  为了节约成本,德国大众目前正在加强捷达的国产化率和本地配套。

  本报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底至4月初举行的中国重庆国际车展上,德国大众有关高层赴重庆打前战,为大众在成都设厂寻找配套企业。在重庆,德国大众采购团与重庆的一些汽车配套商进行了商务洽谈。

  德国大众对重庆聚兴交通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汽车单向离合器非常关注。不久前,这家公司已经接到了德国大众的正式通知,请其作为重庆地区的代表参加将于今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供应商产品配套会议。

  7月的北京会议被外界看作是,德国大众加速一汽-大众成都项目建设的一次关键会议。

  但是,大众并无意参股一汽-大众成都项目。“目前大众(中国)正在忙于扭亏事务,无暇顾及到参与成都一汽项目。”重庆一位与一汽集团有着密切联系的政府官员隐晦地告诉记者,这正是在成都一汽搬迁仪式上,大众高层没有出席的原因。

  也正是因为大众在参股一事没有最终定下来,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和一汽集团在内的众多人士都对此态度谨慎。

  据知情人士称,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一汽集团先将捷达生产线搬迁过来,大众(中国)在调整好自己内部事务之后,再参与到成都一汽的建设当中来。

  一汽-大众在成都设厂后,一汽在成都将生产卡车、客车和轿车,产品链将趋于完善。与此同时,一汽在全国的布点也将变得更为合理:一汽集团长春总部生产中高档的卡车和中高档的乘用车;在天津与天津汽车厂合作,主要生产经济型轿车;在成都生产卡车、客车和轿车;在海南有海南马自达,生产中档轿车;在柳州有一汽柳州特种车辆厂,生产特种车辆;在山东、江苏、上海也都有一汽的企业。这样,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汽大中国的战略布局也就基本成形。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一汽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