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燕玲
北京报道
三巨头在江苏部署液化天然气(LNG)的格局渐趋明朗。
6月5日,江苏省发改委西气东输办公室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家公司将分别在如东、连云港、盐城各建设一期350万吨的LNG码头及接收站,各拟建6台39万千瓦机组的燃气电厂。
尽管三大项目都处于筹备阶段,但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以预见。而中石化一位资深总工则对三巨头在LNG项目上的跑马圈地表示担忧。
抢速度
三家公司抢建LNG项目的消息接踵而至。
5月底,中石化就在连云港建设LNG项目与江苏省政府签订框架性协议,该项目一期投资50多亿元,工程由码头、接收站和输气管道工程组成。项目筹备的最新进展是,正在编制预可研报告,紧接着将要召开专家评审会议。
而在此之前,作为中石油的第一个LNG项目,如东LUG项目的消息早已传得沸沸扬扬。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宣传部长毕建国对此事的回应非常谨慎,只告诉记者,该项目并没有炒作得那么热。而江苏省发改委西气东输办公室相关人士则透露,中石油在江苏建LNG确实先行一步。其细节是,今年3月份两会期间,中石油与江苏省政府签订正式合作协议书;4月份,组织召开该项目的预可研专家评审会。目前,该项目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复函。在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之后,该项目即可正式动工。
实际上,中石油在江苏的LNG谋划要追溯到几年前。早在2001年,江苏省政府与中石油就已经签订合作意向书,确定以西气东输为主,同时新建一个LNG项目。不过,该项目一直进展缓慢。当中石油的西气东输项目完成之后,终于抽出手来,加快LNG的步伐。
真正的LNG大户中海油,尽管忙着建设浙江、上海等地的LNG项目,也没有停止对于江苏项目的争夺。最新的消息是,中海油在盐城的LNG项目已经由江苏省发改委上报国家发改委,正在等待审批。
江苏为何成为三大巨头如此追捧的地盘?
江苏的工业发达,但是能源欠缺,尤其是煤的使用在整个能源比例中不到20%,因此需要大力发展清洁环保的替代能源,而天然气则成为首选。江苏省发改委西气东输办公室相关人士表示,“江苏经济发展速度快,天然气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市场需求量巨大,建三个350万吨的LNG项目并不算多。”
那么,为何要引入三巨头同时在一省建LNG呢?
上海东方油气网高级市场分析师詹培认为,江苏引进三家可能与政府考虑到不让一家独霸一个市场有关,体现的是三大公司在业务上各有偏重,又相互渗透的关系。业务上多家竞争有利于市场的发展,将来的市场竞争会很激烈,那么就看谁的前期投入和配套完整,谁就能抢先一步。
大比拼
对于三大石油公司来说,江苏成为LNG必争之地,不仅是由于其越来越被看好的市场前景,更因为它已经成为各自在华东地区展开LNG布局的重要一步。从过去中海油独步天下到目前三强纷争,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正面临一场LNG争夺战。
詹培分析,中石化的考虑是,通过江苏LNG业务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因此LNG应该不会作为该公司的主打业务。
中石化一位高层在与江苏省政府签订框架性协议时指出,中石化在江苏共有11家企业,资产规模超过1100亿元,江苏已成为中石化资产最大、效益最好的上中下游一体化的战略基地。
而对于中石油来说,江苏LNG项目是其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补充。
至于中海油,在LNG项目上早以捷足先登,已经顺利占领了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四地,到2008年浙江一期300万吨项目就可以大规模投产,届时在其近邻的江苏地盘上决不会拱手相让。
三家都盯着眼前的肥肉,实力却略有悬殊。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中石化在三家中“筹码”最轻,江苏LNG市场的争夺实际上是中石油与中海油间的较量。
中石油在天然气方面,已经勾勒出一个蓝图: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成“一纵一横”贯穿中国的两条天然气管道输送干线和西南、两湖、西北、华北、华东、东北等6个区域天然气管网,而其中尤为重要的便是“一横”的西气东输工程。如东项目作为中石油在国内正式拿下的第一个LNG项目,直接与已经铺设好的西气东输环状管网相关,并且在中石油的天然气规划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
更为迫切的是,去年9月中海油拿下了上海LNG工程后,在中石油西气东输的五大目标市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和河南)中,中海油已占据了上海和浙江,直接分食了一部分西气东输的市场。如若中石油再不展开江苏项目,将会在整体局势上陷于被动。
不过,与中海油相比,无论是中石化还是中石油,在LNG上都显得年轻许多。毕竟来说,中海油在LNG上先行一步,已成规模。福建、广东项目目前已经进入试投产阶段;浙江项目计划在2008年6月投产;目前已经开始计划江苏、天津、上海项目的前期操作。与之相比,中石油、中石化各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
中海油公司新闻发言人刘俊山表示,中海油在LNG上优势明显,“一是经验优势,二是规模优势,三是和上游的关系好,可以拿到很优惠的价格。”
詹培认为,规模是LNG项目的一个比拼重点。他介绍,中海油在浙江一期工程是300万吨/年,计划2008年6月全面投产;二期工程是600万吨/年。刘俊山表示,由于中海油手中的市场订单多,在购买海外气源时可以通过规模优势来议价,大量采购,降低成本。
圈地隐忧
就在三家公司都在热烈争夺最后的黄金一公里时,也有人士站出来泼冷水。
中石化一位资深总工认为这是在一窝蜂圈地,并对这种做法表示担忧。这位总工认为,鉴于国际天然气市场已经成为卖方市场,供应越来越紧缺,在建设LNG接收站和码头之前,必须要先解决气源问题。一般来说,最好是签订20—25年的长期合同,甚至是引进供气方作为战略合作伙伴,这样才能保证解决气源问题,并且在价格上不至于陷入被动局面。
詹培介绍,中海油在过去几大LNG项目上都很重视解决气源问题,其构成主要是自采和进口。自采主要是在海洋开采,分量不大。而进口量前期占到50%以上,并且在不断增大。
由于气源供应紧张,相对于此前中海油的LNG项目,目前拟建的几大项目显然在气源上并不具备采购优势,气源问题自然成为重中之重。
而江苏省发改委西气东输办公室人士向记者证实,目前江苏三个LNG项目都还没有解决气源问题,国家发改委也非常重视,如果这一关过不了,就不会批准动工。另有知情人士透露,中石化在青岛的LNG项目就是因为没有落实气源,一直没有批准动工。
除了气源问题,LNG的整体规划和部署也很重要,中石化这位资深总工认为,从LNG的特点来看,三家公司在同一省建三个门站,这种建法并不是最合理的。因为建三套门站与建一个门站,如果在规模上同等,成本价格上肯定是不一样的,建三套门站的费用要大得多。另外,LNG码头接收站,在仓储上怎样规划,能够辐射多大范围,气电厂的价格、调峰时间、一年调几次峰都是需要事前做好规划的。
这位总工认为,LNG是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环节,根据其本身的特点,要综合考虑规划、布局、 气源等问题,才是一本经济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