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药品违规招标采购现乱局 中标药价愈走愈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 03:35 第一财经日报 | ||||||||
部分企业不认同“按剂量招标”,招标会上出现诸多违规现象 本报记者 邢少文 发自广州 在诸多的争议声中,原先预计6月1日开始的深圳市第三期药品招标(议价)采购议标报价程序不得不暂缓。
此次采购总金额预计达17亿元的药品招标创下了两最:深圳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药品招标;首次全国计划单列市采取按剂型进行招标的新方法。 “再过一天,深圳市药品集中招标管理委员会(下称‘管委会’)就要向多家企业的申诉作出解释。”昨日,深圳市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监督指导委员会(下称“督导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按剂量招标”企业反应强烈 上海医药集团信谊制药总厂华南大区经理陈骁连日来不断奔走于管委会、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广东省卫生厅之间进行申诉,原因是信谊制药厂生产的药品“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将被此轮招标淘汰,这意味着“深圳一年400万元的市场就没了,深圳的员工将面临失业”。 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又分胶囊剂和片剂,胶囊剂的规格是210mg,片剂规格是500mg。在评标打分中,陈骁认为管委会“按规格将片剂折算成胶囊的计算方法”导致该品种得分过低,“两种不同剂型之间的区别在于药粉含量,而与规格重量无关。”在送交广东省卫生厅的申诉材料中,信谊制药厂认为“管委会的价格评分违反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规定的活菌制剂的有效成分取决于活菌数而与重量价格无关的规定”。 “这不是我们一家企业的情况,很多企业也碰到这种情况,申诉了几个部门都没有用。”陈骁对记者说。 某跨国外企负责政府事务方面的王先生也向记者反映:“本次招标中提出的同一厂家同一剂型不同规格的报价是以平均规格报价为依据,其所有规格的投标价必须符合这个原则,必须要满足公式才能进来。但此报价公式可能将临床确实需要的一些规格也不加甄别的淘汰了。” 督导会人士向记者证实了这种按“最小含量计价进行标准化处理”后企业的申诉情况。 而企业反映的这些问题恰恰是深圳此次招标新政策中实行新评判标准后遇到的反弹。在以往的招标办法中,按药品规格招标导致了很多企业通过改剂型改规格从而形成“独家剂型独家规格”中标的情况普遍存在。比如克林霉素就有从0.1克到1.2克共12个规格,片剂就有15个剂型。深圳此次招标规定:计价上同品种不同规格按平均规格为依据,标的上进行剂型合并。 事实上,这也是目前按剂型招标只能试点,难以推广的原因。 越招标价越高 还有投标企业反映:报价公式不够合理,常用规格的设定不够科学,以及尽管招标文件要求今年的价格不得高于去年的中标价,但结果却是许多市场销量大的品种中标价远远高于去年。 据悉,此次招标涉及深圳市78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用药,有84家有相关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和生产企业参加招标,投标品种达27000种。据管委会预计,此次采购招标总金额将达17亿元,为深圳有史以来规模最大。 有企业向记者举例,本次中标品规中有95个品种高于2003年度的中标价(GMP层次比较),这95个品种对比2003年度的中标价,平均价格增长率高达63.15%。参考2003~2004年12个月的历史成交额计算出95个品种的预测增长金额总值为7982.2579万元(如表一)。该企业认为这严重违反了降低药价的招标宗旨。 对于这种说法,管委会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解释:投诉方用了错误的比价方法,即将2005年度高价中标的价格与2003年度低价中标的价格进行比较。正确的方法应是将今年的中标品规与上年度相应质量层次的中标品规相比较。 管委会给出的解释是:高于2003年度中标价的品规(含不同厂家)有97个,这些品规按2003年度采购量计算其可能导致2005年医疗机构的药品支出增加量为373万元,并非投诉方提出的“预测增长金额总值为7982.2579万元”(如表二)。“增加373万元应该是可以接受的。”管委会负责人说。 对于两种不同的说法,督导会负责人则认为都存在问题:如果这90多个品种中标价与2003年同品种同规格中标价进行相比,则有一定的可比性。而从目前来看,采购金额到底是多少只是个预测数字,总支出预减的说法值得商榷,主要原因是“采购总金额并非全指中标采购药品”、“等最终的采购金额统计公布出来一切才会明白。” 违规现象频出 据统计,参加此次投标企业中药品经营企业有65家,医药生产企业19家。“开标大会来了500多人,但大部分都是医药代表和代理商。”督导会人士向记者描述这一“怪异”现象。 按照此次招标相关规定:“同一生产企业同一个剂型标的下的所有制剂规格只能容许一家投标人来投标,否则作为废标处理。”但据督导会人士反映,其实存在一些“一标多投”的现象,要么企业故意委托多家代理商进行投标,以求扩大中标可能性。要么代理商之间串通,暗中制作多家企业的委托书,使竞争对手违背“一标多投”原则而被淘汰出局。 另一种操作手法是“抢品种”。例如,某剂型0.5g规格的品种生产企业有4家,0.75g规格的生产有3家,代理商(投标委托人)便将0.5g规格的品种全部包下,按照此次招标采取的剂型和规格合并标的新方法,0.75g规格的产品便成了“非常用规格”,将其淘汰出局。 “他们(指招标委托人)对新规则还不太熟悉,等他们摸透了又不知道会搞出什么新花样来。”督导会人士不无担忧地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