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底薪试行两年医院效益改观 四成医生选择走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 18:35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本报讯 记者 陈辉 报道:广州海珠区口腔医院在国有医院中率先实行“零底薪”(零底薪拉开医生收入距离),在医疗界无异于春雷乍响。时隔两年,如今“零底薪”命运如何?这种做法能否在广州医疗界推广? 破釜沉舟:医院年入30万
海珠区口腔医院是一家区级国有医院,连年亏损。为调动医生积极性,前年7月起,该院取消原有的工资制度,试行“零底薪”制:工资为零,医生的收入全部来自个人创造的经济效益,这在国有医院中开了先河。 这破釜沉舟的一招还真见效。上周,记者从该院了解到,医院当年就收支平衡,2004年收支结余30万元,解决了所有历史债务。今年形势更好,仅第一季度收支结余已有15万元。 有去有留:医生收入拉开 但记者也了解到,在这两年间,先后有六位医生离开该院,占全部15名医生的40%,这样的流动率在海珠区卫生系统居首位。其中尤以“零底薪”实行之初,流动最大,2003年下半年就有三名医生离开。 是“零底薪”逼走了医生吗?该院梁坚强介绍,六名医生不是被医院“炒”掉的,都是自愿离开,这其中有的是有更好的发展,当然也有不堪“零底薪”压力的。一位医生选择去未实行改革的医院,另一医生每月收入排在倒数,自己不好意思就提出辞职。这期间,有八名医生新加盟,“零底薪”吓退不少应聘者,其中也有研究生学历的。 但收入前三名的医生至今仍在医院。实行“零底薪”后,医生的收入拉开差距,最高的每月在1万元以上,个别月份超过2万元,最低的仅千元。收入最高的医生职称不一定最高,但技术好,又善于和病人沟通,病人排队找他看病,这名医生每月带来的业务收入高达十几万元。 暂不推广:综合医院不宜 “零底薪”会否造成“小病大医”、“贱病贵医”?一直关注此事的海珠区卫生局党委书记陈祖琳称,两年来没有接到任何患者投诉,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经评价都有所提高。“通过实践证明,零底薪是行之有效的。”但他表示,暂不考虑在其它医院推广。 有关专家认为,口腔医院专业性强,具有流程化特点,其工作量及贡献大小易于评价,适宜与收入挂钩,“零底薪”具有可操作性,但并不适宜在综合性的医院推广,例如一台手术,难易差距就很大。即使对于口腔医院,当它发展到一定规模,“零底薪”也未必适合。 据悉,为避免“零底薪”过于侧重经济效益,该院在“零底薪”的基础上,结合医院经营状况的改善,于2004年下半年新增加福利政策,鼓励医生外出进修、继续教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