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斯集团3月23日宣布退出汽车市场后,奥克斯汽车大连的经销商五一节前神秘失踪。5月9日以来,90多位奥克斯朗杰越野车主向大连市消费者协会集体投诉称,他们刚买到手的汽车无处维修。上海等地购买奥克斯汽车的消费者也面临着类似的窘境。截至目前,消费者、厂家以及经销商尚未找到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透视奥克斯汽车退市风波,其带给各方的警示值得人们深省。
警示一:民企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在国内车市前两年“井喷”行情的刺激下,奥克斯、力帆、美的、波导等企业纷纷试图造车。而今,波导、奥克斯等企业已经被迫退出汽车行业,力帆等企业则面临资金不足的巨大困难。未来,面对钢材等原材料涨价,以及经济型轿车、低端SUV“刺刀见红”的价格竞争,造车的民营企业面临的压力无疑将越来越大。分析那些“半路造车”的民营企业,似乎都犯了同样的错误:冲动和过分投机。在企业进行多元化战略发展的道路上,他们没有充分估计到造车的难度,没有充分进行造车项目的“不可行性研究”,没有意识到汽车行业的竞争态势已趋白热化,残酷的竞争根本没有时间容你从年产几千辆、一万辆的小规模慢慢做起。更令人叹息的是,在奥克斯集团前后共有大约30家民营企业“投身车海”。这么多民营企业“不约而同”地出现同样的决策失误,从反面证明了我国民营企业的综合素质和决策水平亟待提高的现状。
警示二:汽车业也需宏观调控
媒体报道,奥克斯造车投资的4000万元仅在1年多的时间里就打了水漂。可以说,奥克斯为自己的造车冲动付出了不低的代价。但是仔细分析,汽车产业链的特性决定了奥克斯汽车夭折造成的整体风险远远高于4000万元,包括整个产业链上的资金风险、土地风险以及社会风险。例如,奥克斯汽车下游的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拿出大量资金或贷款置地、装修门店、购车,投资已很难收回;其上游的零配件供应商也要承受巨大的损失;当然,受伤害最大的还有那些购买了奥克斯汽车的消费者。奥克斯汽车退市造成的这一连串的各种风险,都证明当前汽车产业也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力度,不能再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像飞蛾扑火一样“投身车海”,造成“小-散-死”的恶性循环。
警示三:政策法规存在漏洞
奥克斯汽车退市风波被媒体报道后,各方都将注意力放到国家汽车政策法规的具体规定上,包括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和《汽车贸易政策(征求意见稿)》。然而,很遗憾,目前相关的汽车政策法规对此均没有非常详细、到位的阐述,而《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中第四章虽然提到了制造商的义务:“制造商应当保证汽车产品停产后五年内继续提供修理零部件”,但一是5年的时间目前肯定无法令购买奥克斯汽车的消费者满意,二是汽车三包法规还没有正式公布施行,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尽快亡羊补牢,用严格的法规政策规范汽车企业的退市,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警示四:信息严重不对称
“我们不是在闭门造车,奥克斯准备在汽车产业大干一场的第一个大举动就是专门投资30亿元,建造集汽车制造中心、管理中心、汽车研发中心、汽车模具中心、汽车人才培训中心、汽车展示中心于一体,占地2.08平方公里的奥克斯智能工业城,并且在2004年建成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一年多前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这恰恰反映了目前汽车市场存在的一个怪圈:消费者面对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他们看到的大多是厂家想让他们知道的,对于事情的真相和“B面”却往往一无所知。
警示五:民企应具怎样的“诚信观”
眼下,解决奥克斯汽车退出风波的焦点之一集中到宁波奥克斯汽车有限公司、沈阳奥克斯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及奥克斯集团有无“关系”上。其实,“奥克斯汽车”中“奥克斯”这三个字是谁也无法抹去的。如果全国购买奥克斯汽车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受损的肯定还有这三个关键的字。前不久,有人曾用“壮士断腕”高捧奥克斯汽车的退市,在记者看来,如果奥克斯汽车不能有诚信地退市,那将是给“奥克斯”三个字造成巨大伤害的代价高昂的“挖心”,绝不只是“断腕”。新华社记者 南辰(子琦/编制)(来源:金羊网)
|